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福建频道首页> 福州> 城事 > 正文

从“氽”的福州话读音说起

www.fjnet.cn 2013-08-05 10:03  秋灯 来源:东南快报 我来说两句

福州菜中有道闻名中外的美食——鸡汤氽海蚌:小碗盛有一个“阔约大指,长及二寸”,名曰“西施舌”的蚌尖,然后一小碗滚烫的鸡汤冲下去,这样一道囊括了闽菜的“清、淡、鲜、脆”四大特点的“鸡汤氽海蚌”便大功告成了。不过,这道历代无数人品尝后,都难以忘怀的福州菜“鸡汤氽海蚌”,却没有统一的福州话读音,因为“氽”字在被视为福州字典鼻祖的《戚林八音》里没有编录。

“氽”字,在新华字典中,普通话读作cuan。解释为“小型原料在沸水中快速致熟的烹法”。以后编印的各种福州话字典、词典对此字的读法,也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有的认为“氽”读作“密”,就是用液体倒入后,液面盖过容器中的物体,但这不是烹饪方法;有的认为读“湄”,“湄”也不是烹饪方法,而且多半是指人跳入水中,叫“潜水”;

有的说念“泡”,例如羊肉泡线面,这里的“泡”不是烹法,而是吃法,因为此时线面已经是捞熟了,放在碗里,如果没捞熟,羊肉汤下去肯定“泡汤”,就糊成一片了。有的认为,那就读作“脱”或“捞”吧,例如在捞化店里,把新鲜的猪肝放在漏勺里,快速在锅里“脱”一下,拿起来,兴化粉也一样“捞”一下,拿起来。虽然它们都是烹法,但它们都不是用离锅的“沸水”,而是用锅中正沸腾的水,而“用锅中沸水快速致熟的”这种烹法,早有一个词,就是“涮”,例如“涮羊肉”,这与“鸡汤氽海蚌”的“氽”是两码事了。

这“氽”字在福州话中属于有字无音的,这些情况虽不很多,但也时有出现。特别是一些现代的工艺和新发现的化学元素等等,一般我们都读不出它的福州音。当然,我们不能苛求古人提前二三百年,来“未卜先知”。记得,有一次我们为福州话“攀讲”节目配音,其中有一段提到福州电镀厂的镀镍技术,说“化学镍为现代工艺中耐磨能力超过镀铬”。这“镀镍”“镀铬”,毫无疑问在《戚林八音》里没有编录,就是现代人编印的福州话字典,“铬”字也没有注音。最后我们请教了电镀厂的老工人,他们说,他们习惯把“镀铬”读成“镀乐”,不是我们按偏旁,自作聪明地把它读作“镀各”。

我们知道,语言存在的形式就是“与时俱进”和“约定俗成”。我们不能死死抱着四百年前的老祖宗的经典字典《戚林八音》一成不变,应该紧随时代的前进而变化。而变化的原则就是“约定俗成”。例如,按古音,“熊猫”应该读“熊麻”,现在大家都叫“熊茅”;“沙县小吃”古音是“沙县小吸”,现在都读“沙县小舌”;安徽“合肥”古音是“合皮”,如果我们现在再把“合肥”,念成“合皮”,谁会知道它是安徽省的省会呢?

同样“鸡汤氽海蚌”,我们问了好几个饭店、酒楼的师傅,他们基本都说“氽”,念“穿”,看来就这样“约定俗成”了。

最近,福州市民俗文化研究所正在紧张地编辑《福州话实用字典》,我想如果能把这些“有字无音”或者“有音无字”,还有一些需要正音的字,都把它规范地确定下来,编入字典,这对传承福州传统文化,无疑是一件非常有历史意义的大好事。   秋灯

  • 责任编辑:邓宇虹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