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福州(新) > 正文

走进福州藏书楼

2023-01-06 10:35:27 作者:陈金来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责任编辑:陈巧玲   我来说两句

中法战争后,陈宝琛因荐人不当被贬回乡。陈宝琛在螺洲先后建成“陈氏五楼”——赐书楼、沧趣楼、还读楼、晞楼、北望楼五座藏书楼。陈宝琛长期在武英殿、国史馆任职,参与《德宗本纪》《德宗实录》的编纂,接触到不少珍贵图籍,从内阁抄录了不少秘本孤籍。作为溥仪的老师,陈宝琛得到不少“赐书”,他还收购谢章铤“赌棋山庄”、许贞干“味青斋”等著名藏书家的珍本。“陈氏五楼”藏书十余万卷,其中有不少是绝世孤本、私家秘本、珍稀手抄本,有“清末甲于全闽”之誉。

晚清榕垣,与帝师陈宝琛齐名的,还有福州“北门龚家”后人龚易图,二人望重士林,人称榕城“南陈北龚”,城北龚易图的“大通楼”与城南的“陈氏五楼”交相辉映。

龚易图(1835年-1893年),清咸丰九年进士,官至广东按察使、湖南布政使。“北门龚家”世代为书香门第、官宦之家,祖上世代多为著述、刻书、藏书之人。龚易图的玄祖龚一发官至云南镇南州知州,嗜好藏书,聚书万卷。高祖龚景瀚官至兰州知府,更是一位有名的藏书家,曾藏书三万卷。龚氏家族七代藏书,在龚易图这一代达到了顶峰,藏书超过16万卷。

光绪三年(1877年),龚易图在福州乌山西侧兴建“双骖园”,院内筑“乌石山房”用以存贮藏书。光绪十四年(1888年),龚易图辞官回到福州后,潜心著书、广置园林,修建集厅堂、居室、祠堂、园林于一体的“三山旧馆”,其中藏书楼“大通楼”楹联为:“藏书岂为儿孙计,有志都教馆阁登”。“大通”为“大家通用”之义,藏书楼由专人负责管理,并让亲友及邻里子弟好学者上楼阅读抄校。

在“经世致用”的思潮和学风带动下,福州藏书家展现出开明通达的一面,他们主张“藏以致用”,化私藏为公用。“善藏书者,不藏于私而藏于公”,陈宝琛把毕生精力积聚起来的藏书捐赠给福建各大图书馆。从徐氏“红雨楼”散出的书籍,也以各种方式进入了公共图书馆,目前福建省图书馆善本室还保存着不少盖有“红雨楼”印章的古籍,这些古籍成为专家学者和高校学子开展学术研究的“宝藏”。

福州何其有幸!在那个刻书不便、一书难求、古籍难存易失的年代,一大批私人藏书家嗜书成痴、爱书如命、世代传承,体现了古代文人的雅情逸趣,出现了书声满城、人文渊薮的文化现象。

福州何其有幸!一批士大夫在外为官政声卓著,晚年归隐返乡,兴建藏书楼和书院学堂,藏书、著书、教书,筑起了一座座文化宝库和精神灯塔,众多学人从中得到文化熏陶和知识滋养,名人辈出,群星璀璨。

福州何其有幸!一代代私人藏书家以广阔的胸襟,“传布为藏”,“流通开放”,甚至无私将藏书捐出,最终以百川归海之势,汇聚到近现代公共图书馆中,历代珍本由此传藏不辍,历经数百年风雨,闽都文脉得以绵延不息。(陈金来)

1  2  3  4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