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福州(新) > 正文

走进福州藏书楼

2023-01-06 10:35:27 作者:陈金来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责任编辑:陈巧玲   我来说两句

难能可贵的是,徐氏兄弟提出“传布为藏”的理念,“贤哲著述,以俟知者,其人以借书来,是与书相知也,与书相知者,则亦与吾相知也,何可不借”,不论是谁,凡是到他家借书看的,他们总是以礼相待,端出茶水,拿出书来,“红雨楼”成为当时寒儒的求知所。

除徐氏兄弟外,晚明晋安诗派的核心人物曹学佺、谢肇淛、邓原岳等,均是当时著名的藏书家。曹学佺(1574年-1646年)曾在北京、南京、四川、广西、陕西等地为官,他勤学不倦,嗜书如命,在“石仓园”中藏书达数万卷,“朝朝亲简册,日日弄雌黄。灯案三冬足,书橱两脚藏。”曹学佺是“红雨楼”的常客,与徐氏兄弟往来甚密,经常在一起吟咏酬唱,他还资助徐氏兄弟营建“宛羽楼”。

善聚善读,用心精勤。福州古代藏书家不是为藏而藏,而是把藏书同治学结合起来,他们既是藏书大家,同时也是著述等身的大学问家。据统计,曹学佺一生著书16部共1277卷,逾百万字,涉猎文、史、诗、词、曲、戏等,其中《石仓十二代诗选》收录的诗歌上起汉代、下至明代崇祯年间,时间跨度1600多年,共888卷,相当一部分被收入《四库全书》,同时他还是尝试编写“儒藏”的第一人,也是闽剧儒林戏的始祖、寿山石“田黄”的发现者。“藏书万卷、著书千卷”,曹学佺为福建乃至中华文化的传播作出了杰出贡献。

走出观巷,进入鳌峰坊,这一带至今仍文脉繁兴,鳌峰书院修葺一新,福州格致中学、延安中学、福州教院二附小等周边名校林立,占据着福州教育文化的“鳌头”。

从福州西湖公园南门出发,沿着通湖路向南行走400余米,来到文藻河畔的林则徐故居。

林则徐故居又称“云左山房”,是清道光初年林则徐(1785年-1850年)为官后购建的旧屋,其中的主体楼“七十二峰楼”是林则徐的藏书地,楼内有一副其自题的对联“师友肯临容膝地,儿孙莫负等身书”,勉励后世子孙勤奋读书。据说这座藏书楼的大堂中,曾经悬挂着曹学佺的《贞松图》。

自幼饱读诗书、从鳌峰书院走出的林则徐,养成了坚韧向上、勤奋好学的品行。为官四十载,历官十四省,统兵四十万,不管身在何处,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他从不间断读书与藏书,“在官时无日不读书,暇手一编,数十年寒暑不辍”。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林则徐这种“海纳百川”的气度,与他一生读书修身是分不开的。

爱书如痴的林则徐,还常常请家人好友帮忙搜集书籍。道光三十年(1850年),林则徐在福州给在外为官的大女婿刘齐衔写信,让其帮忙搜集文献资料。刘齐衔知道岳父是个爱书如命的人,及时将他所需要的资料寄回,林则徐后来又写了封信表示感谢。

林则徐的藏书数量大、种类多,其次子林聪彝曾据其藏书编成《云左山房书目》一书,按经、史、子、集、方志、时文六个部分排列,总计有1708种。如今,国家图书馆、北京师范大学、上海图书馆、福建省图书馆均有林则徐的藏书。

福州古代藏书家的家学渊源深厚,受诗书传家的影响,家族世代藏书不在少数,父子、兄弟藏书更是多见。龚易图家族七代藏书,叶大庄家族五世藏书,陈宝琛家族三代藏书,何蔚然、何治运父子藏书,李彦彬、李彦章兄弟藏书。

1  2  3  4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