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福州(新) > 正文

走进福州藏书楼

2023-01-06 10:35:27 作者:陈金来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责任编辑:陈巧玲   我来说两句

崇尚读书、爱好藏书、热爱教育,深深印刻在了福州人的文化基因里,成为独具特色的城市文化。

福州山水俱佳、人杰地灵,自古便是书香之地。五代后梁时,翁承赞从长安辞官回闽,在《书斋漫兴》诗文中自豪地说:“过客不须频问姓,读书声里是吾家。”宋代理学家吕祖谦在福州古城送别师兄朱熹,有感而发写下:“最忆市桥灯火静,巷南巷北读书声。”明朝闽县人陈辉直言:“最爱凤池灯火夕,卧听四壁读书声。”晚清沈葆桢孙女、“戊戌六君子”之一林旭的妻子沈鹊应作诗咏叹:“莫谓索居苦,读书可解忧。”崇尚读书、爱好藏书、热爱教育,深深印刻在了福州人的文化基因里,成为独具特色的城市文化。

沿着三坊七巷,循着朗朗书声,追溯福地文脉根源,我们走进了一座座福州古代私人藏书楼。

(一

福州又叫“三山”,“三山”海拔均不足百米,乌山86米,屏山62米,于山58米。三山皆名山,三足鼎立,深藏而不露。

于山地处市区东南隅,形状如巨鳌,上有鳌顶峰,边有鳌峰坊。于山北麓,鳌峰坊南,观巷蜿蜒。走进一座门口悬挂着“红雨楼”三字牌匾的素食馆,关于这一名称的由来,“馆主”小简娓娓道来。

“红雨楼”的主人叫徐木昂(1512年-1591年),明嘉靖年间贡生,官至永宁令,喜交游,好积书,建楼藏书。由于该楼四周遍植桃树,春天桃花缤纷,恰似“红雨”,由此得名。

在徐木昂的言传身教下,徐熥、徐火勃兄弟一生不仕,却嗜书如命,不停地捜书、访书、购书、抄书、编书、刻书并勤奋著书。兄弟二人著述宏富,流传至今的有《徐氏红雨楼书目》《红雨楼题跋》《幔亭集》《晋安风雅》《鳌峰集》等几十种,为复振闽诗风雅作出不懈努力。

徐氏兄弟收藏的图书,有的是向他人借回家抄的,有的是朋友赠送的,但大部分是自己购买的。徐熥“好侠喜义”,家不富却好周济,有“穷孟尝”之称。加之兄弟二人嗜书成癖、大量购书,本不富裕的家庭日渐拮据。徐熥39岁时英年早逝,此后“家食弥艰,不得不糊口于四方”,徐火勃靠修志增加收入,常常接受好友接济。

“可无衣,可无食,不可以无书。”徐火勃曾在《读书乐》《题绿玉斋》等文中写道,“余尝谓人生之乐,莫过闭户读书”“平身无长物,满壁琴书”。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徐火勃偶得风寒在家养病,听到门外有人叫卖一部《丁鹤年诗》,他不顾家人反对,把买药的钱拿去买书,一口气读完全书,“顿觉心旷神怡”而“倏然病已”,成为当时佳话。

继“红雨楼”之后,徐氏兄弟还省吃俭用修建了“绿玉斋”“汗竹巢”“宛羽楼”“偃曝轩”,这五座立于山北面的藏书楼,成为当时福州的文化地标,藏书最多时达七万多卷,其中有不少是宋元秘本。“红雨楼”在福州文脉上留下了极其厚重的一笔,有学者认为,“红雨楼”所藏珍贵书目,远远超过当时的宁波“天一阁”。

1  2  3  4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