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处理后的猪粪水可用于养鱼。本报记者 游庆辉 摄
东南网9月5日报道(福建日报记者 刘见闻 赵锦飞)
福清市渔溪镇南屿村只有200多户村民,这个不起眼的小村因养猪出名,也因污染而困惑。
上世纪90年代,许多村民为了生计纷纷养猪。起始,养猪产生些废弃物是要花钱购买的肥料,常常供不应求。后来,规模扩大,一个养猪场存栏数有一两百头,养猪场大量产生的废弃物,无法在村里消化。再加上养殖业和种植业日益分离,肥料成了无人问津的垃圾。高浓度的污水四处横流,造成水稻、地瓜等农作物大幅减产,池塘中水生物大量死亡,更别说养鱼了。村里常年弥漫着一股恶臭气味,成了远近闻名的养猪污染村。
南屿村靠海,水资源本就紧张,农作物灌溉依靠大大小小的池塘。水体污染后,农民不敢用水灌溉,农作物一再减产,地没人种了,成了撂荒地。虽然依靠养猪致富,村里到处都是漂亮的小洋房,许多村民还开上了小车,但“养猪污染村”的坏名声让全村人脸上无光,而且终日与臭气、污水相伴,住着也不舒心。
怎么办?村民们在政府引导下,开始寻找出路。近年来,养殖户通过改善猪饲料、建立沼气池、猪粪便处理、加工有机肥等措施,发展循环经济,向生态养猪迈进。
8月21日,记者走进南屿村,最明显的感觉就是没有恶臭。池塘旁羊群三三两两,水里鱼儿游,就连对水质要求很高的虾塘也在村里落户,地里种有地瓜、蔬菜等,一片生机勃勃。
村支书庄金强带记者来到第一批省级城市副食品(生猪)基地——福建屿兴农牧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庄金木接待了记者。他曾担任渔溪镇兽医站站长,是村里规模化养猪的带头人。1992年,他养了9头猪。20多年过去了,现在公司年出栏生猪8万多头。
管理人员庄茂带记者参观了公司的猪舍。记者穿上白色的隔离服,进行消毒等程序后走进养猪场。猪舍在负压通风的作用下,温度比外面低了5℃,且空气流通,臭烘烘的气味一扫而光。猪舍地板采用全漏缝结构,用于猪粪固液分离,减少污水处理负担,可节约生产用水约六成。
此时,不少猪正在进食。庄茂介绍说:“猪吃的这些饲料,可是我省技术发明奖一等奖产品。这些饲料猪吃后,可降低氮磷的排放量,从源头上减少污染。”
记者了解到,这是屿兴与大北农(福建)集团联手进行的一场饲料革命。大北农早在2003年就开始了乳猪仔肠道健康的营养和免疫调控技术研究与应用,开发出含微生态制剂和中药预混剂的系列饲料产品,去年荣获省技术发明奖一等奖。该技术可使饲料利用率提高5.5%,氮排放较对照组降低4.38%,磷排放较对照组降低1.02%。更重要的是,养猪场的抗生素使用量减少50.3%,避免危害人类健康。
记者来到养舍边上的废弃物处理区,感受到较为成熟的循环经济。这里建有4个沼气池,共2000立方米,每天可提供八九百立方米的沼气,免费供大部分村民使用。沼液经处理后,用于400多亩鱼塘养鱼。另外,固态粪便处理设施,每天可生产15吨有机肥,用于附近100多亩菜地施肥。目前,猪场正在建设2000平方米有机肥生产厂房,本月可投用,准备在有机肥行业大展拳脚。
这是屿兴生态养猪的尝试。据庄金木介绍,这一尝试始于2010年,改变的正是规模化养猪重发展、轻治理的弊端。当时,政府大力引导养猪场转型升级,法律手段和经济相结合,生态养猪理念逐渐得到大家认同。治理需要大量的投资,光设备投入就花了200多万元,政府补贴80万元。2010年,猪场达到达标排放。短短几年,公司已通过环保部全过程治理核查,成为省级无公害生产基地。
屿兴公司是村里的带头养猪企业,其生态养殖理念影响其他养猪户。“我带领全村人养猪致富,也要带领全村人改变发展方式,不然村庄到处是污染,我将成为村里的‘罪人’。”庄金木说。
屿兴首倡生态养猪理念,与当年一样,庄金木义务为大家提供生态养猪技术指导,村民如有问题,只要一个电话,他都会到场进行指导。目前,全村30家养猪场实现转型升级。
正是有了养猪场的质变,才有了村里焕然一新的面貌。环境好了,猪病少了,畜产品质量提升了,市民“舌尖上的安全”有了保障,南屿村的猪肉已成为福州市场一个放心品牌,更成了村民增收的“法宝”。许多养殖户发现,虽然这两年生猪市场价格整体低迷,但是生态附加值凸显,村里的猪肉很畅销。去年,出栏20多万头生猪,超过福州市生猪养殖第一大县(市)——福清市总量的七分之一。村民人均年收入达9000多元,村民连年持续增收,养猪收入贡献很大。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除了福清南屿村,我省还建立了不少生态养猪示范点,如福清市星源农牧业开发有限公司,它的主要模式为猪—沼—果(火龙果)、猪—沼—菜(蘑菇);宁德市盛和畜牧有限公司,应用猪-沼-果生态养殖模式,消纳猪场粪污;三明永安市小陶镇八一村茂千畜牧养殖场,沼液通过管道直入农田,用来种植水稻、烟草等,粪渣用来栽培木耳,沼气集中供气农户;泉州南安市龙峰园养殖公司,利用沼气进行生态循环发电,沼液施用生态林。这些做法着力构建畜牧业与环境和谐发展的养殖模式,加快推进畜牧转型升级,促进我省畜牧业可持续发展。
□记者手记
保生态,内生动力更重要
福清市渔溪镇南屿村村民靠养猪致富,但又因养猪坏了环境。他们很矛盾,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终于,找到了一条生态养猪的路子,过上了舒心的日子。
养猪不仅事关农民收入,还关乎猪肉市场。但是,不规范的养猪所排放的粪尿及有害气体,会污染水体、土壤、大气等。
如何治理生猪养殖污染?目前,许多地方在力求破解这个难题,如划定养殖区域、适度限制饲养规模、严控审批手续、限定污水排放标准等。但是,相较于外部规制力量,内生动力更为重要。福清屿兴公司的治理措施证明了这一点。
如何看待生态养猪导致成本增加?养殖户也算了一本账:虽然养猪成本增加了,但生态改善带来的综合效益足以弥补成本,而且已经证明可以带来更丰厚的收入。如果规模养殖,成本还可进一步降低。因此生态养猪也得到了养殖户的支持。
南屿村的养猪过程,是从散养到规模化养猪,再到生态养猪的提升,从重发展、轻治理的观念,转变为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和谐共赢的生态文明理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