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发展的助跑者 相较于市场份额,更让郑氏父子自豪的是,鑫港自主创新产品拉低了行业成本,直接带动了长乐花边产业的繁荣。 之前,500转/分钟的进口设备,价格约1000万元。鑫港经编机上市后,800转/分钟的进口设备,价格降至400万元左右。在长乐,每年最少需要400台提花经编机,按每台差价400万元计算,一年可降低成本近20亿元。 “9年前,买不起进口设备的经编企业,大多使用传统的链条式经编机。现在,他们在家门口就可以买到鑫港的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经编机,供货便捷、成本降低,大大提高了效率和利润,花边产业由此得到大发展。”长乐市纺织行业管理办公室有关负责人说。 新宇针织就是受益者之一。“过去买进口设备,10台就要1亿多元,我们承受不起,无法扩大规模。鑫港的经编机上市后,我们两年就扩大到60台的规模,而且生产效率和利润还比用进口设备的高。”罗学瑞说。这样的效应,让创立仅6年的新宇针织迅速壮大,超越了许多办了20多年的老企业。那些老企业一直使用旧设备。 据估算,鑫港产值达到1亿元,可带动下游花边企业实现产值10亿元以上。正因如此,一个个新宇涌现出来,长乐成为中国最大的花边生产基地,现有近千家花边企业,其中较具规模的有300多家,年产值逾200亿元,花边产品占据70%以上的全国同类产品市场份额。松下镇还被中国纺织工业协会评为全国唯一的“中国花边名镇”。 正是基于长乐花边在国内的重要地位,2013年12月,中国针织工业协会花边分会落户长乐。 2013年,长乐市规模以上经编企业实现产值198.76亿元,同比增长31.7%。在经编产业,以及同样快速发展的锦纶、涤纶等产业的带动下,2013年,长乐市纺织化纤产业产值突破千亿大关,达1100亿元,成为我省乃至全国县域不多见的又一千亿产业集群。 不仅对长乐,对整个中国花边及经编产业的持续繁荣,鑫港纺机的助跑作用同样显著。“当用1000万元才能买一台经编机时,即使花边市场前景看好,企业的购买欲望也不会太强。因为,用这样的设备织出来的面料至少要卖到100元/米,这样高的价格很难大批量推向市场。”郑春华说,采用性价比高的鑫港经编机,花边面料只卖到约20元/米,而且一台设备两年左右就可收回购机成本。 市场已经证明鑫港的贡献。2013年,在宏观经济及棉纺等其他纺织行业发展都面临巨大挑战的背景下,我国花边及经编产业却实现了20%的增长,业内人士将此现象形容为“中国花边一枝独秀”。 “如果还使用高价的进口设备,那么,在人力等其他成本都高企的市场形势下,花边及下游的内衣等产业不可能维持高增长。”已是中国针织工业协会花边分会常务副会长的郑春华说。 采访手记>>> 颠覆者,创造者 记者 段金柱 鑫港仅用了七八年就颠覆了提花经编机的市场格局。回望鑫港的故事,可梳理几点启示。 其一,需要具备高远的战略眼光和判断。如果当初鑫港的创立者没有从维修的“折腾”经历中,当机立断决定自己也学着制造经编机,那么,就不会有后来的领跑者鑫港的辉煌。做出这样的决断,是基于广阔的市场前景的考量——国内经编机每年需求量在1000台左右,即便掘金一点,也是蓝海一片。 这就是战略眼光的价值,判断准了,抓住了稍纵即逝的机遇,也许就能站上产业的制高点。一步先,才能步步先。 其二,需要培育有竞争力的自主创新能力。正如郑春华所说,卡尔迈耶一家能长期垄断,自有其技术优势。鑫港能超越卡尔迈耶,花边企业抢着买,除了成本优势,更关键的是技术水平可以与之媲美,而且,在一些关键环节,如采用碳纤维丝做梳栉,实现常温下的高速运行等,还领先于它。 现在一提转型升级必言创新驱动,但要明了的是,企业自身就是创新的主体,不是“等靠要”就可以等来要来创新能力。所谓实践出真知,借智科研院所是必要的,但最终仍要靠企业自己将科技成果融于生产,不断改进、完善、提升,这样才能得到真正的创新能力。 其三,需要具备放眼未来的忧患意识。当下,科技变革一日千里。“百年老店”柯达、诺基亚一朝衰退,让人们意识到,每个企业都不敢说凭借现有技术就能永远保持领先。因而,企业家需要有清醒的认知,放眼未来,审视自身的不足,从而精益求精。 鑫港的领导者已意识到这一问题,他们已经以忧患之思谋划下一步,进军下游染整领域,形成更完整的产业链,打造经编装备产业园……我们乐见鑫港更大的成功,因为,这不仅关乎鑫港这家龙头企业,更关乎中国花边和经编产业。 相关新闻 |
相关阅读:
- [ 07-16]领跑者鑫港纺机:自主创新 打破德国人垄断提花经编机市场
- [ 01-04]鑫港纺机:走自己的路,才有希望
- [ 12-19]长乐鑫港纺机自主研发经编设备达到国际一流水平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