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烈士照片 一段红色传奇——记“新四军孤胆英雄”王明星

来源:福州日报 | 作者:林思翔 | 时间:2023-09-28

1938年1月,闽东红军改编为新四军三支队六团,陈挺任六团一营营长,王明星任一营三连连长,于2月由叶飞、阮英平等率领从屏南出发北上抗日。

部队先到皖南集训一段时间。1938年秋,六团奉命开赴江苏茅山地区,在侵华日军占领地的心腹地区,南京附近的句容一带开展敌后游击战争。宝堰是句容县的一个集镇,一千来户人家,有一个日军小队驻守,并在镇的东头筑有碉堡。叶飞团长命令三连长王明星带一个侦察班到宝堰附近活动,要抓一个活的鬼子兵回来,如抓不到活的也要缴一支枪回来。

王明星带了一个侦察班到那里埋伏了几天,但总下不了手,因为那几天日军一来就是一个班集体行动,有时整天不出碉堡。后来听说碉堡内的鬼子星期天要到街上理发,4名侦察员就化装潜入镇上,埋伏在理发店里,预先做好理发师的工作。一直等到下午,有3个鬼子过来了,走了几步路,前面的一个向后面的两个挥挥手,要他们回去。随后,这个小队长独自走进理发店。一名埋伏在店中的侦察员走出来,也装作要理发,挤到这个小队长旁边的座椅上,与他并排坐下,理发师站立的地方是有意掩护我方侦察员的。等到这个小队长躺下刮胡子时,侦察员突然拔出手枪,对准他的胸部“砰”的一声,鬼子兵就倒在地上,随即缴了他的手枪和挂包(内还有地图)。等到碉堡内的日军出动时,我们4名侦察员已混入惊慌的人群,和在外面策应的侦察员一起撤退了。王明星终于完成了叶飞首长交给的任务。

1940年4月,谭震林奉命到江苏东路主持全面工作,将江南抗日义勇军改为“江南抗日救国军”。王明星被任命为第三支队支队长,在苏南苏(州)常(熟)太(仓)一带坚持武装斗争。在地方党组织和兄弟部队的配合下,这支部队于1940年下半年先后进行了八字桥、太平桥、葛介坝、大风湾、杨园、藕渠等大小十多场战斗,消灭了大量敌人有生力量,扩大了根据地。尤其是王明星指挥的八字桥战斗,与顽军激战6个多小时,毙俘敌人近200名。王明星还带队多次出击湘城、太平桥一带,同顽匪胡肇汉(京剧《沙家浜》中胡司令的人物原型)作战,基本消灭了这股顽军。这对巩固和发展苏常太地区的抗战局面起了很大作用。

1941年3月“皖南事变”后,东路部队正式编为新四军第六师十八旅,王明星任第五十四团参谋长。这年7月,日伪军集结了18000多名重兵对苏常太地区进行大规模的“清乡”行动。王明星与五十四团二营营长张友林奉命率部分部队留在内线坚持斗争,部队与当地县委警卫武装合并编成十八旅五十五团,王仍任团参谋长。

为了打乱敌人的“清乡”部署,五十五团把部队分散成连排单位,到处骚扰袭击敌人。敌人占领了大小村镇,利用其优势兵力和机械化的水上交通工具,分割包围抗日武装,部队伤亡很大。7月下旬,五十五团奉命集结部队突围 ,在途经常熟白茆塘时遭敌截击,部队被打散。王明星身负重伤,他在伤重无法随部队行动的情况下,命令部队突围,自己留下掩护。最后,他同营长张友林一起牺牲,时年22岁。

王明星15岁投身革命,戎马生涯7个春秋,历经磨难和考验,足迹遍及闽东、浙南、皖南、苏南,为人民的解放事业流尽了最后一滴血。他不愧是连江人民的好儿女,家乡人民永远怀念他。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英雄不朽,浩气长存!

(作者注:本文史实参阅了陈挺回忆文章等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