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三坊七巷文化之林则徐:缘何成开眼看世界第一人

来源:东南网 | 作者:子衿 | 时间:2017-07-17

老师和朋友尽是品高身正

在福建最高学府里,林则徐遇见了郑光策和陈寿祺,前者是鳌峰书院山长(院长),后者是大儒、学者。他们都是做人的楷模,人品上刚正不阿,为人正直,学问上主张经世济国。两位师长对日后林则徐一生的言行都起到了示范作用。

再说朋友。刘建韶与林则徐同窗。也是林则徐最为信任的人。

林则徐更是将儿子林汝舟、外甥沈葆桢交由刘建韶启蒙。虎门销烟后,英军发难,清廷把责任推到林则徐一人身上。革去四品顶戴,发配新疆伊犁。林则徐行至陕西华阴,时任临潼知县的刘建韶赶去见面,当时朝中不乏趋炎附势之徒,但刘建韶则以身相护,热情接待。离别时林则徐将眷属留在西安,交由刘照顾,在林则徐处境最困难的日子里,铁肩担道义的是刘建韶。刘建韶后裔曾将林公给夫人的告别诗中“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改为“苟利忠臣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比喻刘全力保护林家大小。

在文艺圈,林则徐五友:梁章钜、魏源、黄爵滋、陈用光、龚自珍。梁章钜如今为人所知的是他楹联上的成就,而在政治生活的一面,他则是林则徐禁烟的支持者。而林则徐之所以被福建巡抚张师诚发现,也正是因为梁的举荐。而魏源则是与林则徐一起“开眼看世界”的首批知识分子。林则徐任钦差大臣时,魏是拥护者和参与者,林则徐发配伊犁时,把未尽的《四洲志》手稿正是交给了魏源,魏以林公的资料编撰了《海国图志》,正是这本书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惊人观点。而另几位好友也都是眼界开阔、思想进步、为国家事而弃一己之利的才俊。

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有这样的朋友圈,自然帮助了林则徐成就其日后的功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