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楼:扶贫路上 用心为“岷”
2020-10-19 09:30:20 来源:福州日报 责任编辑:周冬 我来说两句 |
甘肃岷县永辉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对药蜜进行加工。记者 张人峰 摄 福州日报记者 莫思予 通讯员 彭辉 “经定西市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审定,岷县55个贫困村已全部达到脱贫退出标准!”日前传回的消息,让千里之外的鼓楼干部们为之振奋。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甘肃省定西市的脱贫攻坚正处在“临门一脚”的关键时刻。今年以来,鼓楼区积极完善党政主导、部门合作、企业参与、社会帮扶机制,提高对口支援岷县的帮扶工作水平,扎实有效推进扶贫协作各项任务,助力岷县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收官战。 扶贫路上,鼓楼企业投资西部、岷县产品走出大山,鼓楼人才深入陇中、岷县劳务输往沿海,每一次东西部间的“迁移”,都让小康生活更近一步。 鼓楼区引导推动超大集团助力岷县秦许乡百花村开展人居环境整治。记者 池远 摄 企业投资西部,产业合作注入动力 “中华蜜蜂采来的药蜜,可口养生还能‘生金’,明年打算养20箱。”定西岷县梅川镇红水村村民陈俊红盘算着增收渠道,计划带着全家告别瓦房。 “在‘家门口’的工厂上班,赚钱又顾家,日子比外出打工好过多了。”茶埠镇石咀村村民王丽娟进了永辉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助力家里拔掉“穷根”。 “小蜜蜂”酿成甜蜜“大产业”,在岷县,像陈俊红和王丽娟一样尝到甜头的建档立卡贫困户还有很多。鼓楼区连年加大“产加销”各环节的资金、人才、技术支持力度,推动当地中蜂产业不断做大做强。目前,中蜂养殖已成为岷县脱贫攻坚三大主导产业之一、贫困户脱贫致富的“短平快”项目。 投入东西部扶贫协作中蜂产业发展资金、培育中蜂养殖技术服务能手、加强蜂源和蜜源保障的同时,鼓楼辖区上市企业永辉超市集团的加入,为打造中蜂全产业链注入强劲动能。 甘肃岷县永辉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自去年底投产后,就按照“公司+养殖基地+贫困户”的发展模式,带动更多农户融入全产业链发展。一方面,向岷县及周边贫困户收购蜂蜜近12万公斤,另一方面,加工生产的蜂蜜已在永辉超市上架,擦亮岷县“中国黄芪蜜之乡”、“岷县蜂蜜”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认证的名片。 “依托永辉规范的加工生产、强大的销售网络,药蜜不但有了销路保障,在生产环节也更注重品质,为岷县中蜂养殖产业化、规模化、品牌化发展打下基础。”岷县畜牧局蜂业办主任梅绚说。 鼓楼区还构建“企业+基地+专业合作社+贫困户”的高原蔬菜产业扶贫体系,努力将高原夏菜种植发展为岷县继药材、中蜂、猫尾草之后的第四大扶贫攻坚主导产业。 产业合作持续深化,筑牢稳定脱贫根基。今年以来,鼓楼区在岷县新引进3家企业,累计引导6家东部引进企业,实际投资额4221.46万元,完成率105.54%。 产品走出大山,消费扶贫激活市场 产品如果走不出大山,特色产业就做不强,因此寻找销路成了脱贫的突破点。 在福州,鼓楼区拿出商业繁华地段津泰路的店面,为岷县特产“量身定制”展示、销售和体验的消费平台。当归、黄芪、药蜜……近百种物美价廉的农特产品来到津泰路的甘肃定西岷县农特馆里。“来自大山的绿色无污染产品,拥有巨大的市场潜力。”有关负责人表示,去年4月开门迎客以来,已积攒不少客源。 今年,鼓楼区继续对接岷县农特馆、永辉超市等东部企业助销岷县农特产品。截至10月15日,已实现销售额6038.12万元。“两节”期间、“端午”期间,鼓楼区各级工会纷纷购买岷县农特产品“扶贫大礼包”,主动为消费扶贫作贡献。同时,通过街道、社区、园区开展走访宣传活动,岷县农特产品也逐步进入驻区省市机关、企事业单位。 在岷县,鼓楼区推动福州定有福公司、康诚药业、琉璃光公司等辖区企业在岷县注册成立公司,与岷县企业、合作社签订农产品购销合作协议,全面拓宽消费扶贫渠道。 产品从大山来到沿海的同时,立体销售渠道也搭建起来了。鼓楼区今年又安排电商扶贫资金140万元,助力发展岷县本土电子商务、网上直销等新型营销方式,2019年底岷县县域网商指数居甘肃全省第二,入围阿里巴巴贫困县农产品电商前15强。 岷县得安中蜂养殖场里,贫困户(左)在学习养蜂技术。记者 张人峰 摄 |
相关阅读:
![]() |
![]() |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