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区水系联排联调中心
福州新闻网12月26日讯(福州日报记者 孙漫/文 叶义斌/摄 实习生 田亚东)继城区水系综合调度中心5月底投入试运行后,城区水系一级调度格局昨日全面形成,通过科学调度平台,让全城上千个库、湖、池、河、闸、站实现统一调度。
统筹调度 实现水多水动
去年,我市在全省率先成立城区水系联排联调中心,聚焦智慧管水、调水。
记者昨日在该中心2楼的指挥调度厅看到,32块70英寸的DLP拼接屏组成了全省最大专用于水系联排联调的指挥大屏,工作人员轻点鼠标,各水系要素情况一览无余。
“联排联调中心是城区水系管理调度的指挥中枢,指挥调度厅则是这个中心的‘大脑’。”市城区水系联排联调中心常务副主任陈永锋告诉记者,通过“统一作战”,城区排水防涝、水多水动调控、“厂网河”一体化管理等3个主要任务有序推进。
城区排水防涝方面,台风强降雨期间,初步构建事前、事中、事后的闭环调度及管理。水多水动调控方面,23座沿江水闸、64座闸坝、10座调水泵站、12座分流泵站等均已“加入”水多水动系统。利用闽江自然潮差,“纳潮引水为主,泵站调水为辅”的自然生态补水模式在我市初步形成。“上千个库、湖、池、河、闸、站均能统一调度,构建起城区水系调度系统一级调度格局。”陈永锋说。
明年,我市力争全面实现库、湖、河、闸站自动化控制,两级联动。
后年,我市争取全面实现水系智慧管理。“将5座污水处理厂、2500公里雨污管网、898座截流井闸门、76座调蓄池闸门、107条河道统一管理,实现‘污水全收集、河水不入(污水)厂’。”陈永锋说。
通过“眼”“脑”“手” 实现智慧管理
如何让复杂的水系要素“听话”、管用,实现智慧排涝、智慧水务?记者在城区水系科学调度指挥平台上找到了答案。
“我们运用窄带物联网监测、大数据分析、云平台计算等多种手段,建起‘眼、脑、手’三大体系。”城区水系联排联调中心海绵城市处负责人胡铭告诉记者。
其中,监测体系为“眼”,用来发现问题。85个雨量监测点、390个内河和库湖水动力水质监测点、750个路面积水监测点、1604个管网液位监测点组成“天地一体化”监测体系,为排水防涝、水多水动调度决策提供数据支撑。
数据分析为“脑”,用来分析问题。利用超级计算机,对实时监测数据进行分析计算,为库、湖、河、闸、站联排联调提供更科学、系统、精准的方案。
自动化控制系统为“手”,用来解决问题。对全市水系各工程要素进行自动化改造,建立远程监测与控制系统,实现城区上千个库、湖、池、河、闸、站远程一体化调控。
城区排水防涝 处置效率提高50%
受益于联排联调系统,我市城区排水防涝处置效率提高了50%,库湖河调蓄效益提高了30%以上,城区内涝方面也得到有效缓解。现在,通过联排联调,每日可向城区引入清水1650万立方米,内河水位平均抬高1.2米至1.8米,主要内河流速达0.2米/秒以上,让水多水动常驻。
此外,城区水系运维模块、管网修复管理模块、海绵城市管控模块等均已纳入联排联调中心的科学调度信息系统。“用更‘聪明’、更科学的方法,保障水系治理长效管养,加强管网修复全过程管控,助力海绵城市全生命周期运维。”陈永锋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