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继城区水系综合调度中心5月底投入试运行后,城区水系一级调度格局昨日全面形成,通过科学调度平台,让全城上千个库、湖、池、河、闸、站实现统一调度。
通过“眼”“脑”“手” 实现智慧管理 如何让复杂的水系要素“听话”、管用,实现智慧排涝、智慧水务?记者在城区水系科学调度指挥平台上找到了答案。 “我们运用窄带物联网监测、大数据分析、云平台计算等多种手段,建起‘眼、脑、手’三大体系。”城区水系联排联调中心海绵城市处负责人胡铭告诉记者。 其中,监测体系为“眼”,用来发现问题。85个雨量监测点、390个内河和库湖水动力水质监测点、750个路面积水监测点、1604个管网液位监测点组成“天地一体化”监测体系,为排水防涝、水多水动调度决策提供数据支撑。 数据分析为“脑”,用来分析问题。利用超级计算机,对实时监测数据进行分析计算,为库、湖、河、闸、站联排联调提供更科学、系统、精准的方案。 自动化控制系统为“手”,用来解决问题。对全市水系各工程要素进行自动化改造,建立远程监测与控制系统,实现城区上千个库、湖、池、河、闸、站远程一体化调控。 城区排水防涝 处置效率提高50% 受益于联排联调系统,我市城区排水防涝处置效率提高了50%,库湖河调蓄效益提高了30%以上,城区内涝方面也得到有效缓解。现在,通过联排联调,每日可向城区引入清水1650万立方米,内河水位平均抬高1.2米至1.8米,主要内河流速达0.2米/秒以上,让水多水动常驻。 此外,城区水系运维模块、管网修复管理模块、海绵城市管控模块等均已纳入联排联调中心的科学调度信息系统。“用更‘聪明’、更科学的方法,保障水系治理长效管养,加强管网修复全过程管控,助力海绵城市全生命周期运维。”陈永锋说。 |
更多>>相关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