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福州> 正文
分享到:

罗源凤梅生态公园春节前开园 步道伸巨臂拉起凤山和梅岭

2018-01-17 08:36:44 来源:福州新闻网  责任编辑:陈玮  我来说两句
2.6公里长的步道如巨臂舒展,将罗源两大休闲去处——凤山公园和梅岭公园“挽”于蓝天之下、  青山之腰。为方便市民四季赏花,沿线步道还将种植福建山樱花等,榕树广场种植薰衣草、虞美人、二月兰、紫云英等,而蓝花楹、银杏、香樟等穿插其中。

罗源凤梅生态公园春节前开园 步道伸巨臂拉起凤山和梅岭

  凤梅林荫步道。

福州晚报记者 郑瑞洋 文/摄

2.6公里长的步道如巨臂舒展,将罗源两大休闲去处——凤山公园和梅岭公园“挽”于蓝天之下、

青山之腰。这是罗源凤梅生态公园为百姓带来的福利。

记者昨日获悉,该公园已建成生态登山步道、罗川八景展示墙、汉梅园、山地海绵示范区、畲风海韵彩绘墙、2.6公里林荫步道等,并于元旦对公众开放,计划春节前正式开园。

公园美在哪

移步换景尽显“四色”

罗源凤梅生态公园位于凤山山脉梅岭一带,依托原有山体、水系进行生态修复、提升,打造映山红林相区、汉梅观赏区、生态农业区、历史文化展示区等4个区块,配建2.6公里的凤梅林荫步道及新规划路网,串联起凤山公园和梅岭公园,规划用地总面积37公顷。

沿着步道,漫步公园,可以欣赏罗源“四色”:一是传统古色,拾级而上,可漫步千年官道,寻觅古道石刻、牌坊等文化印迹;二是生态绿色,曲径通幽,近可看山花烂漫,凭栏可远眺“罗川八景”之一的“茅顶留云”;三是革命红色,探寻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遗迹,感受老区魅力;四是畲族花色,60米长的畲风海韵彩绘墙,展现畲乡风采。

“前期创作用了一个多月,搜集素材过程中不断被畲族文化的瑰丽所打动,于是激励自己一定要尽量呈现家乡的特色文化。”墙绘负责人、罗源县附小美术老师肖玲说。

而在彩绘墙不远处,“罗源历史文化碑廊”“罗川八景”“罗源赋”等,制作成精美石刻图,和步道上的数十面文化展板相得益彰,向群众讲述家乡的悠久历史和文化。

罗源凤梅生态公园春节前开园 步道伸巨臂拉起凤山和梅岭

  古官道与梅岭观景阁楼。

古树繁花胜景重现

据了解,凤梅生态公园以“植被补植和林相改造为主、人文景观烘托、路网规划串联”为思路,打造一个辐射范围广、地域特色鲜明、生态主题突出的公园体系,建成一个展示家乡、记住乡愁的生态文化之所。

在新建成的“榕树广场”上,一对夹道而立、枝繁叶茂的古榕,为人们撑开两把巨伞,广场因而得名。“这是两株千年榕树。我们在设计步道走向时,就考虑到不但要保护,还要充分渲染古树的美,让它们成为公园一景。”罗源县住建局工作人员郑敏说。

这是公园在生态方面“做文章”——种大树、出林荫,选好树、显特色。

据介绍,公园全园造绿,打造两个榕树广场,成片布局茉莉花海,突出福州特色;广泛散种“县花”杜鹃和“县树”香樟,形成“满山开遍映山红”的独特景观,凸显罗源特色。

此外,生态公园毗邻梅岭——汉武帝时期此地梅花开遍故称“梅岭”(但胜景早已没了),依托这一渊源,打造“汉梅重开”胜景,延续千年梅文化。

为方便市民四季赏花,沿线步道还将种植福建山樱花等,榕树广场种植薰衣草、虞美人、二月兰、紫云英等,而蓝花楹、银杏、香樟等穿插其中。

罗源凤梅生态公园春节前开园 步道伸巨臂拉起凤山和梅岭

  汉梅园内梅花含苞待放。

公园怎么建

群众“点单”政府“搭台”

在公园广场开阔处,一块雕刻着“以人民为中心”的巨石成了拍照新宠。

“工程惠民,设计用心。”年逾古稀的李依伯竖起大拇指说着,让老伴给自己拍了一张照。

罗源县步道建设工作组组长、副县长蒋仁正介绍,县委、县政府将凤梅生态公园纳入为民办实事项目中,充分发动群众参与,聚民意、集民智。

据介绍,在公园建设中,广大群众争当建议员、监督员和裁判员,先后举办了13场次不同形式的意见征集会,老干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地方文史专家、社区代表等畅所欲言。项目现场还设置意见箱,多种方式征集群众意见,实现共建共享。

同时,县政府分管领导每周召开例会,及时解决项目难题;各职能部门和属地乡镇通力合作,凤山镇和起步镇在2个月内全面完成征地迁墓(293座)工作。

为方便市民进园,公园共分凤山公园、罗宁古道、罗川中路、圣旨碑古道四个出入口,受益人群覆盖凤山镇、起步镇及周边乡镇约12万人。

罗源凤梅生态公园春节前开园 步道伸巨臂拉起凤山和梅岭

  公园成居民休闲好去处。

罗源凤梅生态公园春节前开园 步道伸巨臂拉起凤山和梅岭

  罗川八景展示墙。

罗源凤梅生态公园春节前开园 步道伸巨臂拉起凤山和梅岭

  景点之一——汉梅园。

更多>>相关图片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