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察队走访烟台山石厝教堂
福州新闻网12月10日(福州晚报记者 林欢欢 林玉和 叶繁/文 杨勇/摄)昨日,海峡两岸首支青年博士历史文化考察队刚成立,随即奔赴福州城最早的发祥地鼓楼、素有“黄金宝地”之美誉的台江以及积淀着深厚文化底蕴的仓山区,展开首次联合大型文化主题调查——福州海上丝路历史文化遗存主题调查。
闽王祠“德政碑”:有力佐证福州曾是海丝起点
福州“海上丝绸之路”绵延千年,为福建肇始,萌芽于汉代。唐末五代王审知及其后裔治闽期间,福州开辟甘棠港、设立码头、减免税赋,积极招来“蛮夷商贾”发展对外贸易,使福州成为沟通中国与海外文化和商贸往来的重要通道。
如今,在位于鼓楼区庆城路的闽王祠内,依然保存着不少反映当年海上丝绸之路的珍品。《恩赐琅琊郡王德政碑》刻于唐代,有一千多年的历史。碑文记述闽王王审知家世与治闽29年间鼓励生产、兴修水利、兴办学校、发展海上交通与对外贸易等功绩。
“原来王审知也与海上丝路有着如此密切联系。”考察队员认为,《恩赐琅琊郡王德政碑》碑文中多处记载唐末五代时福州与东南亚、阿拉伯等国家进行海外贸易的相关内容,这非常鲜明地佐证了福州曾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
开元寺千年古井:或与东方大港有关
唐中期至五代时期,福州与海外的交流不仅局限于经济领域,还包括文化、宗教等方面。
始建于梁太清三年的开元寺是福州现存最古老寺院,距今有近1500年历史,现存有五代后梁贞明四年所铸的千年特大型铁佛——阿弥陀佛、宋代石槽、石井等文物。
药师殿北侧有一口千年圣井——涌金泉,每日清冽泉水不绝。由于保护得当,这口千年古井水质甘甜,名声在外。“我们不久前还将井水送检,其水质并未受污染。”方丈本性法师介绍。其实,开元寺地下水系发达,仅寺庙内就有多口古井。
据考古发掘和海洋水文资料显示,现今海水与闽江水交汇处在长乐金刚腿一带,一千多年前的唐五代时则在福州城下甘棠闸。两千多年前的汉初,三山(于山、乌山、屏山)均泡在海水中,只有退潮时屏山才形成半岛。鼓楼区七星井考古工地地表下两米发现有一米多深、三千多年前的商周海相沉积(即海岸滩涂)。
一千多年前,王审知开辟的闽国甘棠港曾是世界东方大港,是福建最早的海上丝绸之路起点。福州著名的刘华墓出土了大批精美的石俑和孔雀蓝波斯瓶等文物,墓主人就是王审知的儿媳妇。象征中西文化交流的孔雀蓝波斯瓶就是通过海上丝绸之路从甘棠港上岸,进献给闽王王审知。
考察队走访闽王祠
为南公园建言:囊括周边 可规划成风景区
“繁华的城中心能有一座王府古园林的遗存,十分不易!”昨日下午,青年博士历史文化考察队的成员们来到位于台江区国货西路的南公园,这座公园与海上丝路有关系。
工作人员介绍,南公园最早是清初靖南王耿仲明之子耿继茂的王府花园,占地4.2万平方米。后耿继茂之子耿精忠反清失败被杀,王府被废,花园被没收,为烟商陈恒猷所拥有。清同治五年(1866年),由官府收购,闽浙总督左宗棠在园内设桑棉局,左宗棠死后,建左公祠于园门(今龙津街),成为入园必经之地。光绪年间,王凯泰督闽令修复花园,并广植梅花,改名为“绘春园”。园内台榭林立,湖水澄碧,不亚于苏州园林。因此园与港相连,这公园也成为海外客商常至之地。1915年,花园被辟为公园。因位于当时福州城的南部,故称为“城南公园”,简称“南公园”。历经300多年沧桑风雨,南公园还保存了历史上形成的格局并立于城中央,这让专家们感慨不已。
台湾政治大学教授彭立忠在仔细调研了与南公园咫尺之遥的两座福州海上丝路重要见证物——万寿桥与路通桥后,提议有关部门多加研究,深度发掘福州海上丝路历史并还原这里帆楫连毗盛况。现场,不少专家建议,这两座古桥应该纳入南公园的范围,成为两个景点。他们的建议与该区规划不谋而合,据了解,今后南公园将与新港博物馆、天后宫、万寿桥、琉球文化街区等串成一体,形成福州市南公园历史文化街区。
考察队走访开元寺
好好打造烟台山
会像鼓浪屿一样令人流连忘返
昨日,考察队的老师带着队员来到记录着福州成为中国著名茶港的南台岛,走访了作为中国近代史特殊记录的烟台山万国建筑区。
在梅坞路尚书院小区,高楼环绕中,有一座白墙灰瓦建筑吸引了众人的目光。原来,该建筑是英式建筑代表——汇丰银行福州分行旧址。如今,这里是仓山区文化馆的办公用房。“如果说建筑是凝固的艺术,那么烟台山的老街与洋楼则是凝固的近代史。百年历史更替,烟台山间小道依旧,老建筑依然在,作为后人,我们可以做得还有很多。”台湾政治大学教授彭立忠告诉记者,他认为这座汇丰银行的旧址应充分地与建筑原有的背景做连接,展示出他与晚清海上丝路延伸的关系。
“历史文化不能离开体验,要用眼睛去看、用心去感受,这才真实。”任考察队队长的台湾宜兰大学博雅教育中心主任陈复,在考察队成立后,经常鼓励队员深入调查,体会这座城市与海上丝路相伴相生的历史和由此生长的海丝文化。队员们用自己的镜头不断记录寻找到的历史,用自己的笔记下福州文史工作者的讲述。穿行在这些带有各国风格的老建筑中,队员们仿佛看到各国文化在碰撞的同时和谐成长的场面。
“历史上,福州烟台山的万国建筑数量多达近千栋,无论是种类还是数量,都不亚于鼓浪屿。”沿着烟台山公园与乐群路一路走去,台湾政治大学博士生胥永强建议,在这些作为中国近代史缩影的一座座老洋楼整修好之后,应充实各种展览,让市民由此更好地阅读国史。他认为,与如今蜚声海内外的鼓浪屿相比,烟台山的万国建筑甚少被外人知晓。这些楼都保存得很好,文化遗产很丰富,如果科学合理地去打造开发,这里会像厦门鼓浪屿一样令人流连忘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