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福建频道首页> 福州> 民生 > 正文

国内首张专车牌照落地 福州专车合法化尚需时日

2015-10-09 09:41:12 江海 来源:福州晚报  责任编辑:张海燕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国内首张专车牌照落地 福州专车合法化尚需时日

  专车因其良好的服务和优惠的价格成了许多市民出行首选。资料图片

福州新闻网10月9日讯(福州晚报首席记者 江海)如今越来越多的福州市民通过专车、快车等出行,但另一方面,专车是否合法的问题也引发了一些争议。昨日,上海正式向滴滴快的专车平台颁发网络约租车平台经营资格许可,这是国内第一张专车平台的资质许可。同时,滴滴快的也表示,正和包括福州在内的许多城市展开“上海模式”合作。业内认为,这是专车在国内诞生一年多以来最为重要的里程碑事件,今后专车将走向合法化,市民的互联网约车出行开启全新的局面。

牌照发放

专车走向合法化

“我现在出门基本都是通过互联网约专车,因为车辆好、服务好,关键是不会有拒载、绕道、强制拼车、不打表和找假钞,也不用低声下气看司机脸色。”在福州软件园工作的林女士的这个感受,道出了许多市民的心声。

据统计,自从专车在福州出现后,其日订单量在高峰期每天超过了2万单,满足了许多市民的出行需求。但其“合法性”问题一直有争议。例如,今年4月,一条“福州开抓‘滴滴专车’有奖举报”的微博迅速在网上传播。随后,福州市交通委官微回应称,坚持打击各类违法行为,除租赁公司的“滴滴专车”外,私家车从事非法营运,无论以何名目,只要有市民举报,一律依法查处。专车公司如果不是使用租赁公司统一管理的车辆,聘请劳务公司有资质的人员提供服务,而是用私家车提供违规营运服务,则无法保证车况和安全。福州市交通综合行政执法支队有关人士则表示,目前福州出租车无法满足民众日益增长的出行需求,专车给民众出行带来便利,但由于国内法律对“专车”这一新生事物未作相应规定,他们作为执法人员,只能按现行法律执法。根据现行法律,非营运车辆在无营运证的情况下进行有偿营运,就属于非法营运。

但是,记者昨日采访业内人士后获悉,发放首张约租车网络平台经营资格许可,标志着政府迈出了规范约租车发展的新步伐。“上海模式”除了要求平台方具备企业相关资格和所在地的服务能力外,还需要获得互联网业务资质和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平台数据库接入监管平台,注册服务器设置在中国大陆。而车辆需要通过平台审查后获得营运证,司机也需要通过平台审查后获取从业资格上岗证。

福州专车合法化

尚需时日

昨日,记者联系了滴滴快的。他们表示,正在与包括福州在内的很多城市地方政府和交通管理部门沟通类似“上海模式”的合作。记者获悉,上海的专车运营管理方案相对目前流传的《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更宽松。考虑到国家性的《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出台后还有一个月的向社会公众征求意见的时间,业界人士认为,上海模式将会对国家的暂行办法产生积极影响。而这对专车在福州的合法化将起到进一步促进作用。

滴滴快的表示,在合法化之后,将尽快给符合条件的车辆和司机颁发相应资质。据了解,平台将统一购买营运性交通事故强制责任险和第三方承运人责任险,每车最多能提供600万元的保额。司机方面,约租车公司对其年龄、驾龄、过往驾驶记录等设置明确准入条件,建立培训制度;服务方面,约租车公司对接入平台的车辆和司机进行严格的安全核查,建立健全服务规范,设置乘客投诉渠道,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但业内人士也表示,由于涉及到利益平衡的问题,福州专车全面合法化需要一定时间,也需要逐步加强出租车行业的承受能力。这是一个博弈的过程,“上海模式”会加速这一进程,但不会一蹴而就。

例如,对于专车,出租车行业一直存在不满情绪。随着专车的合法化,出租车行业会不会受到更大冲击?矛盾怎么化解?对此,滴滴快的CEO程维表示,专车不但不会“消灭”出租车,还会推动出租车行业的进步。在过去一段时间,滴滴快的同样也在尝试摸索,如何通过市场化和互联网的手段帮助出租车提高效率和收入,比如试点通过提供服务来管理出租车司机,平衡各方面利益,取消“份子钱”,以及通过系统派送订单,帮助出租车司机提升运营效率,提高收入。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