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三点,陈依姐挑好菜品,满载而归
“每斤菜顶多挣3毛钱”
一斤大白菜,从海峡批发市场出来时售价0.38元,辗转到了菜摊可以卖到1.2元,翻了三倍多,可陈依姐能挣到多少呢?她的回答是,“撑死不到3毛。”
陈依姐告诉记者,二级批发商经手后,她可拿到的批发价涨了几毛不说,批来的菜叫做“毛菜”,不剥去外层的叶子是没有卖相的。而这些剥去的和卖不完剩下的损耗,对陈依姐来说是巨大的损失,“夏天的菜要是没及时卖掉,一筐得扔半筐,心疼得要死。”
陈依姐的摊位摆在古城农贸市场大榕树下,每月500元的租金,对于她来说也是大项,“不过有了固定摊位,生意会好些”。陈依姐说,5年前她总是挑着菜到小区附近卖,常碰上自产自销的农户,价格根本没有竞争力。
陈依姐最大的压力来源于超市和餐馆。据了解,不少超市都有自己的蔬菜基地,少了中转程序,具有价格优势,时不时进行促销,足以让陈依姐的摊位冷清几分。而餐馆是买菜“大户”,“虽然他们总说不需要太好的菜,可压起价来,也是够呛。”
“不过只要自己多努力几分,讨一份生活还是可以的。”说着,陈依姐爽朗地笑起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