榕七成老字号面临消亡 业内人士:应擦亮各自品牌
2014-10-30 10:17:36 来源:福州日报 责任编辑:张海燕 我来说两句 |
分享到:
|
后继乏人是发展瓶颈 福州老字号传承发展目前不容乐观。郑礼水介绍,以肉燕、肉松、鱼丸等传统手工艺为代表的作坊式老字号,经营利润低,一代师傅传授一茬学徒,凭的是对传统手艺的坚守和挚爱;而像福州人记忆中响当当的“郑兴利剪刀”等老字号产品,已经淡出人们的记忆。 老字号独特魅力在传统手工艺,而手艺传承发展的载体在“手艺人”。据记者调查,目前,依靠传统手工艺经营的福州老字号大多面临着后继乏人的窘境。同利肉燕第四代传承人陈君凡道出了其中的苦衷——最大的问题是招学徒难,现在年轻人大多不愿意从事起早摸黑高强度的体力劳动,挣得少,太劳累。“一个月两三千元的工资,仅够一个人糊口,因此不少学徒宁可转行去开出租车、当保安,也不愿学手艺。” 业内人士认为,要留住学徒,关键在于把企业的规模做大。以同利肉燕为例,品牌早已盛名远播,外地游客和本地市民的需求量很大,而仅仅依靠师傅、学徒手工生产的量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要。 |
相关阅读:
- [ 11-16]福州肉燕老铺掌门下战书 “我的目标是上市”
- [ 03-15]民俗专家方炳桂:福州肉燕“根”在浦城
- [ 12-02]福州肉燕登上《天天向上》舞台 获得主持人好评
- [ 09-17]30多位诗人齐聚一堂 以“福州肉燕”为主题作诗
- [ 09-12]“闽台十大乡村美食”揭晓 福州肉燕等小吃上榜
![]() |
![]() |
![]() |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心情版
相关评论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