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墨创作的本土话剧《窗台》的演出剧照。
东南网9月25日报道(福建日报记者 张颖 实习生 尹永强)
作为福州非官方话剧组织,去墨剧坊将在10月3日至5日,受邀前往上海参加由上海图书馆联合Image Tunnel举办的“2014魔宫·新丝路艺术节”。作为此次艺术节上唯一受邀的非上海本土艺术团体,去墨将用他们第七部原创话剧《林林述语》向上海观众展示属于福州的故事和民间艺术。
去年5月4日,去墨剧坊诞生,在短短一年多的时间里,一群热爱话剧的年轻人,排出了7部福州原创本土话剧和多部外国翻译话剧。
台湾小马哥的福州情结
能够走出福州,作为去墨的创始人之一,小马非常自豪。32岁的小马本姓吴,祖籍福州,出生在台湾,10岁时全家移民加拿大。戏剧是小马最爱,在温哥华念大学时主修舞台设计专业,毕业后进入戏剧工作室,从道具、舞美做起,跑过场,演过戏,后来转行做过品牌设计。
三十而立,小马离开生活了20年的温哥华,“为了寻找一种完全不同的生活”。他到过上海、去过成都,走过好几个城市,但最后留在了福州。他觉得在福州,能够找到故乡的概念。小马第一次来到福州,走在晚上11点的马路上,周边的人、灯光、榕树、写字楼融合成的场景,“像极了当年我离开时的台北,那是种难以形容的熟悉,非常温暖”。
小马的爷爷是福州仓山区仓山镇先农村人。回国休整的他跟着父亲专程到老仓山寻根。挂着相机的小马对于村里的祠堂、戏台老宅子很感兴趣,“但是村民们都很警惕,甚至驱赶我”。后来在路边遇到个退休后回乡的老人,攀谈间偶然提起爷爷的名字,“惊奇的是两位老人不仅认识,还是童年的玩伴”。多了这层关系,老人热情地带着他们逛遍了村里的所有老宅子。“那种亲热感,让我突然找到了在国外从没感受到的家族概念和归属感。”小马说。
而创办话剧社,缘起参加福州913电台的一次活动。
做一群敬业的话剧爱好者
“那天我在广播直播中说,想找些志同道合者创办剧社,胡子听到了广播。”小马说。
胡子是去墨剧坊的另外一位创办者。胡子自诩是中国非职业话剧人,早年在湖北念大学期间,就曾是话剧社负责人。回到福州工作之后,身体内的话剧情结一直蠢蠢欲动。
“当时胡子通过微博找到我,大家聊了聊,一周后胡子带着4个人来正式碰面。去年5月4日,有了6个初创成员的去墨成立。”小马说,通过朋友介绍、网络招募、公开体验课等形式,如今去墨有近30名稳定的成员。白天,他们是公务员、警察、教师、设计师、IT职员……晚上,他们是去墨的导演、编剧、演员、经纪人,他们以自己的方式表达对话剧及生活的热爱。
成立4个月后,去墨剧坊的第一部作品——实验环境剧《P.S.相亲》在福州三坊七巷一家咖啡馆亮相。演员们在毫不知情的顾客和捧场的观众间表演,展现当今社会不同群体因相亲而发生的故事,表达对于社会各种婚姻观的反思。“现场欢笑与惊讶不断,但最后都化为阵阵热烈的掌声”,成功的首演给了剧坊成员信心。
作为非专业非盈利的剧坊,日常支出主要靠剧组成员自己承担,“就连稳定的排练场所都没有”。原本位于福州金银首饰厂的排练厅拆迁后,他们转战到福州梅峰路的一个居民小区。一间30多平方米的出租房内,除了零散的道具,只覆盖着一条地毯。
“不会在乎场地,能排练就行。”去墨成员小染说,“大学时我就是话剧社的一员,毕业工作后,演话剧就成了奢侈。去墨让我重新有了话剧梦。”
为了能更专业地“玩”话剧,去墨还做了很多话剧普及推广活动。分享体验课、专业培训,从中外名剧的解读,到台词形体的培训,一群热爱话剧的非专业人士敬业地做着事。
原创是去墨坚持的原则,自己创作,民间征集,短短一年多,他们排演了6部原创话剧。
原创剧本探讨传统文化保护
说起《林林述语》,小马表示这是一个树与人的故事。故事设定在2074年的中国,随着城市的发展,许多老房子拆迁,连树都移走了。渐渐地,市区里已看不到真的树,仿真树取代了真实的树,年轻一辈甚至没有见过真的树。故事的开端由一个问题引起:“你知道树是什么味道吗?”一个小伙子依照奶奶的指示来到了郊区,只是为了寻找真的树。在这里,他遇见了四棵树,每棵树都有自己的故事,于是就在树与人的对话中,通过人与自然的呓语,启发大家对大自然、对社会、对根重新探索。
对于创作《林林述语》的初衷,小马坦言这是自己在福州生活2年的感悟,城市改造中不少树木被砍伐,许多老建筑面临拆迁。对于老建筑的保护和树木的去留,众说纷纭。“现在的传承保护有点盲目,甚至有点作秀的味道,只是简单的COSPLAY。”小马有着自己的思考,“很多人都在考虑将老建筑保护起来,却不知道该保护成什么样子。”
在剧本中,他选择了树作为主角,“剧中树的观点代表了一个旁观者,但是树同时是一个聚点,也是参与者。它们跟人们的互动映射着我们对周遭环境的态度,树的迁移显示我们对传统流失的看法,而它们的消失更象征了老一辈生活形态的远去”。
小马说:“希望能够引起人们对社会现象的思考,能够让人们有一点感悟,我们展示的是社会的一个现象、缩影,我们自己也没有高深的见解,只不过想让大家去思考生活中的问题。”
记者感言>>>
提及话剧,经常会有人为它冠上“文艺”的名头,但是现今“文艺”一词被用得泛滥,带着调侃与小心翼翼。这只是一群有梦想的年轻人,出于一种平凡的始于爱而止于爱的
生活态度,抱着试试看的懵懂,努力地为福州这座共同生活且热爱的城市带来更多元素与精彩。如今,他们能够走出福州,真正地在外人面前演一场来自福州的话剧,他们收获的是追逐梦想的纯粹,我们感受的是他们真诚的善意,应当为他们鼓掌,有梦想的人了不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