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捕不养令资源日趋枯竭 由于长期以来只捕不养,加上闽江口水质下降,天然海蚌数量逐年减少。而自从渔民用电拖网和高压水头拖耙捕捞海蚌,更使得海蚌自然资源日趋枯竭。 近十几年来,漳港海蚌的年产量只剩20多吨,不及此前的零头。漳港街道的经销商陈老板告诉记者,10年前,他最多一天可以收购50公斤海蚌,而今渔民出海一次还捕捞不到十粒。 漳港海蚌场技术员陈为国是土生土长的长乐人。他介绍说,在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漳港海蚌年产量高达600多吨,当地人在海滩上,拿小锄头就可以轻易挖到大量海蚌。水性好的渔民将竹竿探入海底敲打,根据声音来判断海蚌的位置,再潜到五六米处直接捞取。 “到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当地人发明了高压水头拖耙,给大小海蚌带来灭顶之灾。”在漳港海蚌场里,记者目睹了不久前查获的高压水头拖耙。这拖耙长宽都在1.5米左右,由钢管和铁丝构成,加上高压水泵重两三百公斤。邹文钟介绍说,渔船拉着高压水头拖耙在海床上来回作业,将高压水对着海床猛烈冲刷,冲击的深度可达半米左右,使藏在沙里的大小海蚌都翻滚起来,然后一网捞尽。 这种杀鸡取卵式的非法捕捞方式已经被明令禁止。 立法保护与人工繁育并驱 如何保护急剧萎缩的长乐海蚌资源? “本次通过的管理规定,一更具科学性,二加大了执法力度。”邹文钟说,规定明确了在保护区内采捕海蚌实行限额捕捞制度。每年4月,大部分成年海蚌开始产卵,所以禁捕期定为4月20日至7月20日。这不仅比原规定整整提前一个月,还往后延长了一个月,将大大增加海蚌繁殖能力和产量。 “为了保护海蚌资源,漳港海蚌场长期进行科研攻关。在获得海蚌人工育苗基础上,2010年进行规模化人工繁育试验也获得成功。”邹文钟说,近三年来,海蚌场已在保护区内放流自己培育的一厘米大小海蚌幼贝80.5万粒。自2011年开始,项目组经过浅海养殖、土池养殖及水泥池养殖比较试验后,破解饵料、雨季和高温等养殖环节难题,形成完整的海蚌育苗及养成技术工艺。截至目前,海蚌场人工培育6-9厘米接近商品规格的成蚌20万-30万粒。“这标志着漳港海蚌人工繁育技术取得突破,今后有望在全国范围内首次实现海蚌大规模人工养殖。通过技术推广,带动周边群众开展海蚌养殖,直接产生的经济价值可达千万元以上。” 18日,记者在漳港海蚌场试验室看到,技术员们正进行海蚌人工育苗。先将长约12厘米的大海蚌剖开,用专用吸管将雌雄海蚌体内的卵子与精子分别取下,放入水桶,进行人工催产。“一般是1∶4配对,即一个雄海蚌需要4个雌海蚌。”技术员肖思棋说,等受精卵孵化后,接着进行幼虫培育,投放附着基质,再经过稚贝培育、幼贝培育,到出苗时前后需用时两三个月。 据了解,这次人工育苗是落实保护区管理规定的一个行动,预计在7月份,漳港海蚌场将向保护区内放流1厘米大小的海蚌幼贝30万粒。 |
相关阅读:
- [ 03-29]长乐海蚌保护区采捕实行限额捕捞
- [ 11-28]长乐海蚌拟实行限额捕捞 采捕前申请取得许可证
- [ 08-05]从“氽”的福州话读音说起
- [ 08-19]长乐放流20.5万粒“西施舌” 漳港海蚌产量下降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