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福建频道首页> 福州> 民生 > 正文

福州仓山培智学校毕业生成功就业者少:他们也应该有份工作

2014-03-17 09:39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黄丽红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福州仓山培智学校成立25年,毕业生有200多名,成功就业者只有10人左右。他们虽然有不同程度智力障碍,但经过多年训练,完全能胜任一些简单手工活——

他们也应该有份工作

东南网3月17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谢婷) 尽管离毕业还有3个多月,但7名九年级生的就业问题还是让福州仓山培智学校校长甘霖十分发愁。这些孩子的手工活都做得不错,但依照往年的情况,他们最后都只能待在家里。

“很多学生在校表现不错,但回家后不到半年,因为环境封闭,很多技能就严重退化了。这就意味着我们多年的心血都白费了。”甘霖说。

据了解,培智学校的智力残疾学生有轻、中、重之分,相当一部分学生有就业潜力。从低年级起,老师就开始有意训练他们的动手能力,高年级的学生一般都能独立完成一些简单的工作。此外,学校还特地为毕业生们开办了职业培训班,针对盆栽、烘焙、简单护理、餐饮服务等技能进行专门培训。“对这些孩子,我们实行的是个别化教育。一个班有7名学生,老师会做7份教案,最终的目的,就是让他们能够自食其力。”甘校长说。

今年26岁的卢鹭从仓山培智学校毕业后,在市内一家知名超市当推车工,如今已经顺利工作了3年多。“收集购物篮、推车,做清洁,她从来没出过错,而且懂规矩,听指挥,做事专注。”该超市主管告诉记者。卢鹭的母亲说,其实,只要耐心告诉她每天该做什么,她都能做得很好。经过多年历练,卢鹭的社交能力得到了锻炼,做饭、炒菜,这些日常的家务活也都能做。

据记者了解,像卢鹭这样的幸运者并不多,由于社会对这部分群体缺乏了解,许多企业不愿意招收智残学生。仓山培智学校成立25年,毕业生有200多名,成功就业者只有10人左右,大部分毕业生只能待在家里。该校的情况并非个例,在全省乃至全国,智残成年人的就业安置都面临问题。

“学校曾有一名表现不错的学生,因为找工作屡屡碰壁,后来被盗窃团伙利用,走上错误的道路。还有一些孩子,从学校毕业后,家里的老人看管不力,他们在马路上晃荡,有些小孩就往他们身上扔石头。碰到这样的情况,我们觉得很痛心。”随着一批批学生毕业,他们出了校门之后怎么办,一直困扰着甘校长,“我们希望一些爱心企业能伸出援助之手,对能就业的轻度智残孩子进行支持性就业。对于中重度智残者,希望政府能出台相关政策,建立相关托管机构,让他们出了校门之后有处可去。”

记者点评>>>

让社会成为他们的依靠

□谢婷

智残人是一个特别困难的群体。近年来,我省各级政府为智残学生投入了大量教育资源,福州市各区都设立了公办培智学校,学校免收学杂费、书本费,寄宿生免收寄宿费,并对学生进行生活补助。广大特殊教育工作者也为这些孩子付出了大量的心血,他们承受着不为人知的压力,默默奉献。他们最希望看到的就是孩子们能走上社会,自食其力。

许多智残孩子在培智学校获得了个别化的教育,学到了一些生存技能。然而,他们离开培智学校之后却无法就业,无法融入社会。长期憋在家里,他们学到的技能会退化。

目前,国内外有一些值得借鉴的做法。如在就业上,广州在政府开发的公益性岗位和社区开发的灵活就业岗位中,支持安排有劳动技能的智残人就业。此外,通过举办扶贫基地等形式,积极组织和扶持农村智残人从事种植业、养殖业、家庭手工业和其他形式的生产劳动。对于较重程度的智残人士,杭州等地由政府出资建立智残人托养机构,建立托管、启智、康复训练服务。在一些发达国家,有专门针对智障人士的福利工厂和庇护工厂,解决智障学生从学校毕业后的就业问题。

要让智残人士融入社会,就必须让社会成为他们真正的依靠,不仅要健全相关帮扶机构,各界也要积极为他们提供就业机会。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