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施工人员对公正新村内的古城墙进行清理
东南网1月4日讯(海峡都市报记者 李熙慧 包华) “这几天公正古城墙正在进行施工,这段城墙从公正新村拆迁到新苑建好都五六年了,现在终于开始修缮了。”昨日上午,家住福州公正新苑的黄先生致电本报968111新闻热线报料。
记者来到公正新苑内,一段长约20米、宽约1米、高约4米的古城墙位于小区广场中心。四名工人正站在墙上刷着灰浆。墙南侧立着一块石碑,上面介绍,该墙体为“公正古城墙”,原全长150米,相传为汉无诸冶城的东城墙遗址,晋建子城及唐、宋、明三代建的城垣,都沿用旧址。该城墙已被福州市人民政府列为第三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2008年本报曾连续跟踪报道了公正新村拆迁时露出真容的这段城墙,福州文史专家齐上志告诉记者,福州目前仍现存的古城墙,只保留了于山、公正两段断墙残迹。而公正古城墙相对留下了更多的历史信息。
记者从福州市文物局了解到,古城墙的保护方案经过多次修改,最后认定以这种不改变文物原状的方案进行修缮。现在建设单位是福州市鼓楼城建综合开发公司,由鼓楼区文体局进行监管。
鼓楼区文体局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古城墙在地上部分是20多米。把城墙上的杂草、杂木去除之后,会依照鼓楼前遗址公园的样式,在古墙体四周和顶端建立玻璃墙。同时,还将在古城墙周边配植绿化并建设假山等修饰景物,让这里成为一处新景点。
相关报道
墙面被刷上“水泥浆” 市民:文物为何要蒙面?

残存的古城墙,左边一半已被涂层“封”起来,右边一半保留原样。

老住户们对有关部门对这段古城墙采取的保护措施颇有微词
福州新闻网讯 “公正古城墙要保护,但能否别用这样的方式保护?用类似水泥浆的东西,直接把古城墙封住,这是保护吗?”3日上午,公正新苑的业主林先生拨打本报热线968800反映,公正新苑小区内的公正古城墙被“封脸”。
居民着急:
古城墙失去了原样
3日10时许,记者来到鼓楼区公正新苑小区里的公正古城墙边。古城墙边围满了公正新苑小区的居民。见到记者,他们纷纷围了过来,激动地表达不满之情。“古城墙要保护,但不能用这种方式。”“这完全是在破坏古城墙嘛!涂一层类似水泥浆的东西上去,就算是保护了?”居民纷纷表达自己的看法。
记者看到,此处残存的公正古城墙,大约有三分之一的墙体已经被涂抹上一种类似水泥浆的建筑材料。被新材料覆盖的城墙,与未被覆盖的城墙形成鲜明对比,颜色灰暗的现代建筑材料,让古城墙完全失去了原有的风韵。
正对着公正新苑大门的那面古城墙前面,已经搭好了脚手架,但工人还未开始施工。脚手架旁边堆放着一堆沙土,一堆类似水泥的建筑材料和一堆刚刚拌好的泥浆。古城墙四周堆满了从城墙上拔下来的藤蔓和树枝。施工队的工人因为记者的到来,暂时停止了施工。
城墙背景:
汉延续到明的历史
记者看到,现存的公正古城墙,墙体长20多米,宽约1米,高约4米。通过墙边一块石碑上的文字介绍,记者了解到,公正古城墙原本长约150米,相传为汉无诸冶城的东城墙遗址,晋建子城及唐、宋、明三代建的城垣,都沿用旧址。该城墙已被福州市人民政府列为第三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这段古城墙至今已经有很悠久的历史了,经过千年的风风雨雨,不断被破坏、侵占,好不容易留下了这20米残墙,就直接把它‘封’起来,我很难接受。”公正新苑业主黄先生告诉记者,公正新苑以前是公正新村,2007年开始拆迁改建。“2007年拆迁时,已经破坏了一部分古城墙,现在只剩下这么一点,希望政府有关部门能好好保护起来,让更多人认识它,而不是把它‘封’起来。”黄先生有些伤感地说。
“已经施工三四天了,我们居民实在看不下去,这样涂上一层类似水泥浆的东西,还不如不涂,保持原样更好看。”公正新苑的业主林先生告诉记者,原来的古城墙上,长满了藤蔓和小树,绿油油,非常好看。“施工队伍先是把城墙上的藤蔓和小树都除掉,然后再涂上这种类似水泥浆的东西,难看死了,像个怪物。”林先生说。
文物部门:
涂的是“保护层”
3日下午,记者分别联系了福州市文物局、鼓楼区文体局和福州市鼓楼城建综合开发公司。其中,福州市文物局是公正古城墙保护方案的审批单位,鼓楼区文体局是古城墙保护工程的监管单位,福州市鼓楼城建综合开发公司是古城墙保护工程的主管单位。
福州市文物局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公正古城墙的保护方案在很久以前就已经审批通过。“公正古城墙的保护方案是许多专家认可、同意并审批通过的。”该工作人员说。
鼓楼区文体局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他们是按照福州市文物局所审批的文件内容进行监管的。“我们在古城墙上涂抹的是三七灰土,不是水泥浆,三七灰土是常用的文物保护材料,比水泥更有弹性,保护性更好。”
鼓楼区文体局的工作人员解释说,之所以要在古城墙上覆盖三七灰土,是因为公正古城墙的保护原则是:遗址保护,维护原状。“因为雨水会侵蚀古城墙的泥土,在外面覆盖一层三七灰土,可以更加有效地保护古城墙。”工作人员说。
(福州晚报记者 李志波/文 张旭阳/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