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福建频道首页> 福州> 科教文化 > 正文

福州有一群为老建筑奔走的年轻人

www.fjnet.cn 2013-10-14 07:16   来源:东南快报 我来说两句

“同好”聚首催生网站

2005年左右,林轶南开始关注福州老建筑的未来。那一年,他写了一篇题为《福州乌塔轮回祭》的文章贴到网上,梳理了乌塔和乌山广场的命运起落。

2011年2月,薛纪天在豆瓣发起走访仓山老洋房的活动,并成立了福州老建筑群,这一消息恰好被林轶南看在眼里。“当时我写过论文,手头又有2005年福州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普查的资料,觉得可以提供一些帮助。”自此,两个对老建筑有着特殊情感的80后开始有了交集。

实际上这个团队远不止他们两人,还有致力于留存影像资料的池志海、福州近代建筑最早的研究者陈朝军等人。薛纪天介绍,这是一个站在纯粹爱好立场上的“松散的聚合”,没有固定名额和职位。成员的正职五花八门,文学、历史、医学、航海无所不包,却不妨碍他们投入热情。

同年9月,旨在留存福州老建筑历史档案的“福州老建筑百科网”成立,收录的千余词条全凭志愿者更新。如果你认为这只是成员自娱自乐的小打小闹,网站背后的严谨将颠覆你的认知。

团队核心人物之一的林轶南,本身就有够硬的学术背景。这位80后年轻人目前是同济大学建筑城规学院景观系的博士研究生。网站成立前,他的硕士毕业论文已选定仓山公园路,将老建筑“全部建了模、做了更新设计”。正是这一机缘,让他萌生了为所有老建筑建档的想法。

如果你浏览过网站,“清庐”、“笠庐”、“玉林山馆”等大多数人都未必知道的老建筑,在这里都能找到详细的历史演变和影像资料。更难得的是,词条下还有“相关资料”,收录札记或回忆文章一类,为老建筑的历史内涵再添厚重注脚。为保证信息的权威性,团队还摸索出“词条审校”等办法,尽量采用权威的参考文献。

为了远去的“老记忆”

和被老建筑折服的过客相比,被称为“福州土著”的一群,对老建筑有着外人体会不来的特殊情感。他们从小在碧水、蓝天、洋房和遮天浓荫里生活和成长,记忆中如怒放花朵一般惊艳的老建筑,如今却美人迟暮地蜗居于千篇一律的钢筋混凝土丛林中。儿时的乐土,已是远去的乌托邦。

林轶南对老建筑的命运并不乐观。“规划编着编着,老房子却在规划前被拆了。或者老房子的主人觉得房子没劲,自己拆了。”从这个角度而言,他坦诚“无奈是一种习惯”。

  • 责任编辑:邓宇虹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