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侯:让散落民间的“珍珠”重焕光彩
www.fjsen.com 2013-07-09 09:16 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助推: 搭好平台,激发长效活力 一次展演,满堂喝彩,这既让闽侯文化人振奋,又引发思考:这种活力和生命力如何持续保持? 首要的是资金扶持。随着经济实力增强,闽侯县逐年加大文化支出,2012年全县公共文化建设投入达8755万元。目前,正在制订规划,从机制建设、经费保障等方面入手,以期加快对民俗文化的抢救、保护和传承。 扶持之外,更要带动、激发活力。因为,和其他地方一样,闽侯县大部分民俗文化都是季节性的,表演者很多也是临时参加的,如果没有表演需求,一般都处于静默状态。 “要让她们焕发生命力,政府的扶持最好是造血式的而不是纯粹输血式的,否则会造成‘等靠要’的惰性。通过探索,我们认为,‘政府搭台,民间唱戏’,政府给予扶持,带动她们训练、培养人才,就是比较好的助推方式。”江智文说。 刚刚过去的端午节,在闽侯上街、祥谦等地都能看到传统的划龙舟活动。祥谦镇凤港村64岁的村民林芳俤告诉记者,凤港村每年五月初一都要举行龙舟下水仪式,除了在村里训练、比赛外,在镇村的组织下,龙舟队初三、初四还会到尚干、上街等地开展友谊赛。到了初六,举行“上水”仪式,清洗龙舟,摆下酒宴,庆祝划龙舟活动顺利结束。 “划龙舟是我们这里端午节必不可少的活动之一,初一到初五,河道里到处都有龙舟。镇里和村里组织各地龙舟队开展友谊赛,对于提高水平、增进感情都有好处。政府一般也就提供一些矿泉水、点心,大家都很知足,即使没有奖品,都很乐意参与。很多在外工作的,也积极回村里参加训练和比赛。”林芳俤说。 闽都民俗园更是理想的平台选择。这个占地约180亩、总投资9962万元的民俗园,既是闽侯县倾力打造的开放性主题文化公园,也是集中展示特色文化、民俗风情的专用平台。今年正月十五的展演是在已经建好的民俗园广场举行的,其余部分正在建设,可望于今年国庆竣工投用。届时,闽侯全县的民俗文化都可以在此常年表演。 “我们初步的设想是,以一年四季为纵线,以各类传统节日、法定节假日等为契机,适时组织活动,邀请全县民俗文化团队来表演。然后,根据演出的场次和质量给予补贴。这样既扶持了文化队伍,又为群众提供了公益性的文化服务。”张学全介绍,目前,民俗园全年活动安排正在详细策划和制定中。 如果这样的“搭台唱戏”能顺利运作,必将从机制上有效“激活”闽侯的民俗文化,至少能让濒临消逝的文化品类生存下来。“首先要能生存,然后才能谈得上发展,打响品牌、扩大影响、对接市场,形成良性循环。这样才能推动闽侯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县文联主席林雄说。 |
- 心情版
-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 [ 07-07]闽侯高速物流园三期明年动建
- [ 07-07]上半年闽侯五大战役建设累计完成投资162.85亿元
- [ 07-02]闽侯县与福州高新区举行托管交接仪式
- [ 06-28]闽侯县人大专题询问:推动基层卫生服务体系建设
- [ 06-20]闽侯文化产业:“小玩意”做成“大产业”
- [ 06-16]闽侯推行“造福工程” 搬迁群众人均补助6000元
- [ 06-09]闽侯5艘龙舟昨下水
- [ 05-17]两大旅游综合体将落户竹岐 闽侯打造文化旅游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