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福建频道首页> 福州> 城事 > 正文

福州老厝的草根守望

www.fjnet.cn 2013-05-30 08:56  林蔚 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西岸话廊

存一份敬畏心

阮锡桂

城市是有记忆的,而建筑就是凝固的记忆。

在城市化进程高歌猛进的今天,“福州老建筑”团队的出现给历史文化名城福州的老建筑保护注入了一股活力,平添了一抹亮色。他们的行动不仅是为老建筑留下档案,更为延续城市文脉做出了贡献。然而,做好老建筑保护工作,单靠他们的努力远远不够,关键是政府部门与民间力量要达成共识、形成合力。

近年来,全国各地对老建筑的保护热度不断上升。但与此同时,老建筑保护与城市发展的冲突日益明显,破坏历史文化遗存的行为屡屡发生。据调查显示,由于拆旧建新和城市改造,目前我国119个历史文化名城中,有13个城市已没有历史文化街区。

加强老建筑保护,需要每一个城市管理者和市民对历史文化遗产心存敬畏——因为,只有心存敬畏,我们才能在经济利益、政绩效益的引诱下,仍注重文化遗产的保护;只有心存敬畏,才能让我们的推土机在老建筑面前慢下脚步。

态度的改变是前提,制度的完善是关键。在这方面,一些地区已先行一步。如,2003年,上海率先出台了《上海市历史文化风貌区和优秀历史建筑保护条例》,将对历史文化风貌区和优秀历史建筑实施保护列入了法律保障体系。成都则分批次对署袜街的邮电大楼、邱家祠堂等承载着“成都记忆”的历史建筑进行“挂牌保护”,凡是纳入保护的历史建筑不能随意拆除。

把眼光投向国外,一些国家在老建筑保护上,有着更加人性、更加有效的做法,值得我们借鉴。如,英国规定,政府资助修缮老住宅,资助费占总修缮费的75%。在日本,政府则对居住在老住宅的居民给予各种补贴,鼓励居民留在老住宅里,防止人去房空,使老住宅得不到看护和即时修缮。

做好老建筑保护,路径的创新是出路。近年来,全国各地在老建筑保护方面进行了不同的尝试,形成了不同的特色。如,以上海田子坊为代表的老里弄、老民居的再利用;以北京798为代表的把老厂房、老仓库改造成艺术街区;以成都宽窄巷子为代表的将历史街区保护开发与现代商业街开发相结合的模式,都体现了因地制宜、科学保护的鲜明特色。

老建筑承载的不仅仅是一段渐行渐远的历史风烟,更体现着一座城市的内涵和特色。近年来,在打造文化强省中,我省加大了对老建筑的保护力度,无论是鼓浪屿老别墅的保护与申遗,福州三坊七巷的保护与改造都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为城市留下了独特的记忆和独有的风韵。

延续好历史传承,留住城市发展脉络。在老建筑的保护上,我们要做的工作还有很多,需要我们加紧步伐。因为,面对一批又一批行将老去和日渐减少的老建筑,我们始终是在与时间赛跑。

  • 责任编辑:黄丽红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