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进福州市委员会:名人故居保护应发挥"集约"效应
www.fjsen.com 2013-01-05 07:41 来源:东南快报 我来说两句
调查 富商杨鸿斌的旧宅不复旧时模样 针对民进福州市委员会的提案,记者随后也进行了调查。以名人故居相对集中的上下杭为例,位于上杭路的采峰别墅是福州近代富商、马来西亚侨领杨鸿斌的旧宅。据附近的老街坊介绍,鼎盛时期别墅内有40多个房间,光是左侧大门的宽度就能让小汽车自由进出。如今到上杭路,游客从大门外已看不到当年的风采。采峰别墅大门紧锁,仅在右侧留一个一米多高的小木门,二楼窗户已经破败。 下杭路192号,曾是黄恒盛家族的老宅,三进深的房屋直通到上杭路,老宅有近120年历史。但上世纪50年前后,老宅一度作为邮电宿舍,内部格局因此有不少改变。同样的情况也出现在朱紫坊等地。 正如民进福州市委员会提到的,部分名人故居年久失修,为使用之便,内部结构、房屋设施等都被新住户随意更改、扩建甚至拆除。 破局 很重要的一点是发挥“集约”效应 委员李式耀提到,“名人故居身上承载的地域文化、名人文化,它是教育后代以及历史传承的历史物证。”对于这一历史遗存的保护,则要“更多专家进行考证、共同规划”。 民进福州市委员会经过调研,建议以“保护建筑为先”。由于“名人”以及“名人故居”未有统一标准,尚未划入此类的,也应坚决保护,避免毁灭。他们建议,可借鉴杭州市的“城市更新”理念,凡是房龄超过60年的建筑一律不能拆,都“应保尽保”。 在保护过程中,很重要的一点是发挥“集约”效应。民进福州市委员会解释,福州的名人故居存在小、散的弱点,有些名人故居文物价值颇高可看性却不强。他们建议,将名人故居融入历史文化街区(风貌区)共同开发,在名人故居与旅游的结合上,充分发挥福州市历史文化资源的“集约”效应,串成线、连成片。 其中,黄乃裳故居、侯德榜故居、杨鸿斌旧宅等名人故居的修复利用可结合到上下杭历史文化街区的开发建设中。应充分考虑与太平汀洲和苍霞旧屋区的关联,及时修缮位于太平汀洲和苍霞旧屋区的名人故居,打开江滨乃至历史文化街区的“自然景观——历史人文”通道。 同样,在烟台山历史风貌区保护修复上,在保留历史文化风貌街巷的同时,可将烟台山历史风貌保护区有机连接诸如“跑马场”和“泛船浦教堂”等重要保护建筑,并有机连接集中位于仓山城门、林浦、螺洲、阳岐等地的严复祖居、陈若霖故居、陈宝琛故居等,形成烟台山——城门连片保护开发的趋势。多个历史文化街区还可以进行整合,委员建议专门开辟福州名人故居游览线路,以人力三轮车为主要交通工具,集合自行车等自助游方式。并以培训过的车夫、名人故居现住户等为导游,避免游客找不到名人故居的尴尬。 而对于零散的名人故居,民进福州市委员会建议可考虑采用异地整合、集中保护的方式。在东部新区新老城过渡地带建设福州名人文化广场(公园),集中展示福州的名人文化,作为城市文脉继承延续的载体。 |
- 心情版
-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 [ 01-05]委员提议: 福州全市推广便民自行车
- [ 01-04]福州市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已收到提案166件
- [ 01-04]吴文英:加快构建中心城区生态景观水网
- [ 01-04]福州市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秘书长、副秘书长名单
- [ 01-04]政协委员昨报到 赞赏今年新会风
- [ 01-04]福州市领导与市政协港澳台委员、特邀委员座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