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高温下的“机车大夫”群像
2025-08-08 09:39:12 来源:福州晚报 责任编辑:陈巧玲 我来说两句 |
“桑拿房”里“把脉问诊”,人人挥汗如雨 40℃高温下的“机车大夫”群像 走行组职工将走行部移至拆解区。 暑运正酣,列车飞驰。走进福州机务段内燃检修库,扑面而来的热浪让人汗如雨下。这里被称为全省唯一的内燃机车“大修医院”,而此刻更像一个巨大的“桑拿房”——温度计显示接近40℃,空气中弥漫着机油、铁锈与汗水混合的独特气味。暑期电煤运输任务繁重,机车“就诊量”比平时翻了一倍,一群特殊的“机车大夫”正在这个“桑拿房”里,进行着一场与高温较量的“硬核”检修,保障着电煤等民生物资运输的安全畅通。 “闷罐”里挑战450颗螺栓 刘亭在拆除走行部配件螺栓。 近日的一个上午,一台内燃机车正“安详”地停在福州机务段内燃检修库,等待它的是为期一周左右的“全身大修”。 第一步,也是最费劲的活儿——拆解走行部(相当于汽车的底盘和轮子)。为了这台内燃机车,走行组工长刘亭已经在地沟里工作了近两小时。这条深约一米的凹槽地沟,被工友们形象地称为“闷罐”。刘亭猫着腰,身体几乎贴着滚烫的沟壁,正在拆卸连接吊杆的大螺栓。他的安全帽檐不断有汗珠滚落,工作服早已湿透,紧贴在背上形成深色的汗渍。 “这台机车走行部要拆解450颗螺栓,每一颗都不能马虎。”刘亭的声音从地沟里传出,带着金属碰撞的回响。这些螺栓经过长期运行,很多已经锈蚀,拆卸时需要用加力杆一点点拧动。最困难的是位于底部的螺栓,操作空间很窄,刘亭和工友有时必须侧卧在滚烫的钢板上作业。 记者在现场看到,地沟狭窄的空间里,温度比外面要高出许多,空气几乎不流通。刘亭和工友们轮番钻下去作业,并将拆下的部件装满一筐筐运走。他们出来时浑身湿透,像从水里捞出来一样,但顾不上休息,马上又投入到轴箱、弹簧、轮对等的拆解中。 “现在电煤运输任务重,机车等着‘出院’,我们得快中求细。”刘亭说着,用已经湿透的毛巾擦了把脸,又钻回了“闷罐”。 “煎饼摊”上的“心脏手术” 柴油机组职工正在检查拆卸下来的柴油机机体。 离地沟不远处,就是被工友们戏称为“煎饼摊”的柴油机组工作区——不仅因为高温下它像煎饼铛,更因为这里的检修工作如同在滚烫的台面上精心料理。柴油机工长侯德锋正带着七八位工友围在“煎饼摊”前,检修机车“心脏”的关键部件气缸盖。 “这气缸盖,干活时压力巨大,密封性差一丝,就像心脏瓣膜漏了,绝对不行。”侯德锋边说边全神贯注地盯着检测仪器。探伤、水压、煤油试验……每一步都关乎安全。 侯德锋和工友们猫着腰,保持近45度的倾斜姿势,眼睛死死盯住接口。汗水顺着鼻尖、下巴,“吧嗒吧嗒”滴在滚烫的台面上,瞬间就烤干了。一套缸盖完整测下来,他们常常要保持这个姿势超过40分钟,腰酸腿麻加上高温炙烤,是对体力和意志的双重考验。 记者注意到,工作台旁放着一个大水桶,工人们轮流喝着,却很少有人去厕所——水分都变成了汗水。“进了车间后,衣服就没干爽过!”侯德锋直起身猛灌几口水说,“‘心脏’修好了,机车才有劲,再热也得干精细”。 “00后”的电路“神经外科” 方骏正在试验电压调整器功能。 机车的电器线路就像“神经”和“关节”,它们是否通畅,决定着机车能否在线路上安全奔驰。 在电器配件组,“00后”工长方骏正手持近400℃的电烙铁修复接触器。这位还未到而立之年的年轻人,已经成为班组的技术骨干。他面前的电路板就像精密的神经系统,任何一个“神经元”的故障都可能导致机车“瘫痪”。 “每一根线、每一个点,就像人的‘经络’。”方骏解释时,手上的活儿一点没停。焊接、打磨、测试……全是精细活,容不得半点闪失。汗水流进眼角,他飞快地用袖子一抹,眼睛始终盯着指尖的小元件。高温让零件烫手,也容易让人分神,但他的眼神里只有专注。 “暑运车多,毛病五花八门。我们就是电路的‘神经外科医生’,必须保证它们个个‘健康’上线。”采访中,电器配件组的工友们开玩笑说,“别看我们坐着干活,其实比健身房还‘燃脂’。大家每到暑运期间,体重都会降下来,全是从‘桑拿房’里蒸出来的。” “桑拿房”里的职责坚守 在这个特殊的“桑拿房”里,每个工种都有应对高温的“土办法”:有的在安全帽里垫上吸汗的毛巾,有的把湿毛巾冰冻后围在脖子上,有的则备足了十滴水、人丹等防暑药品。 但真正支撑他们的,不是这些降温妙招,而是一种深入骨髓的责任感。“我们多流一滴汗,线上就少停一趟车。”刘亭的话道出了这群“机车大夫”的共同信念。 下午4点,气温达到一天中的峰值。检修库的排气扇全力运转,却驱不散滚滚热浪。工人们的工装上已经看不到干燥的地方,但手中的工具却始终没有停歇。在这个特殊的“桑拿房”里,他们用专业和坚守,为万里铁路线注入不竭动力,诠释着新时代铁路人的“硬核”担当。(记者 李晖 通讯员 李翔 贾瑞琛 文/摄) |
相关阅读:
![]() |
![]() |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