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福州(新) > 新闻中心 > 正文

暑热依旧 福州“入秋”为时尚早

2025-08-08 09:34:59 作者: 来源:福州晚报  责任编辑:陈巧玲   我来说两句

7日迎来立秋节气

暑热依旧 福州“入秋”为时尚早

“未觉三夏尽,时序已新秋”。7日迎来立秋节气。立秋意味着福州气象上“入秋”了吗?福州又有哪些立秋特色习俗?为此,记者采访了福州气象专家以及民俗文化专家。

市民在雪峰山城纳凉避暑。

立秋不等于“入秋”

专家解答“立秋三问”

根据二十四节气,立秋属于秋季第一个节气。“立”是开始之意,“秋”意为禾谷成熟。

立秋等于福州“入秋”了吗?记者从福州气象部门获悉,立秋是气候开始由夏季的多雨湿热向秋季的少雨干燥过渡,但立秋并不等于气象学意义上的入秋。根据现行的《气候季节划分标准》,当连续5天的滑动平均气温<22℃时,找到对应日平均气温序列里第一个<22℃的日期,再与常年秋季起始日作比较,符合要求的便是当年的秋季起始日。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南北各地进入秋天的时间差别较大,福州常年的平均入秋时间为10月20日,去年为11月6日。福州气象台值班员涂耀丹介绍,立秋时福州仍处于盛夏,入秋为时尚早。

根据生活经验,人们习惯将立秋划分为“早立秋”和“晚立秋”,即以中午12时为界,若立秋时间在12点之前,就是早立秋;若在12点之后,就是晚立秋。今年立秋时间为8月7日13时52分(北京时间),属于晚立秋。

那么,晚立秋意味着天气更热吗?民间有句俗语:早立秋凉飕飕,晚立秋热死牛。7日,福州市气象台发布高温橙色预警,福州多地最高气温超过38℃。“实际气温受副热带高压、台风等因素综合影响。目前福州高温主要与副高强盛有关。晚立秋可能预示炎热持续时间较长,但具体情况需结合后续天气系统变化判断。”涂耀丹表示,福州常年平均(1991—2020年)立秋期间的平均气温为29.1℃,极端最高气温可达40.6℃。

“立秋节气,福州以高温天气为主,多午后雷阵雨,湿度大,体感闷热。预计立秋前后福州天气以晴热为主,最高气温35℃~37℃,局地有短时雷阵雨。”涂耀丹提醒,“市民要防范高温中暑。”

立秋之后,还有台风生成吗?“8月是西北太平洋台风活跃期,预计8月下旬会有台风影响或登陆福建。”涂耀丹表示。

据介绍,在气象学上,9月到11月生成的台风被称为秋台风;6月至8月生成的台风被称为夏台风。今年立秋节气所在的8月,也是一年中台风活跃的时节。台风登陆我国的时间主要集中在小暑到白露节气,立秋就在其间。

美食美景

立秋仪式感满满

对于福州人来说,立秋仪式感满满。福州民俗专家邱登辉介绍,炎炎夏日,不少人常常被暑气扰得胃口不佳。此时,福州人总有自己的应对之道——几道清凉爽口的应季美食,便是驱散暑热、提振食欲的好选择。

首先是藕糕。这道美食的做法看似简单,却藏着不少讲究。用晾好的凉开水将藕粉轻轻调和,再倒入滚烫的热水,一边倒一边用勺子慢慢搅拌,使得藕粉变成晶莹剔透的藕糊。最后,根据个人口味加入少许桂花糖或蜂蜜,轻轻搅动,一碗清甜爽口的藕糕便成了。入口微凉,带着藕粉特有的清香,瞬间便能缓解夏日的燥热。

其次是白丸子。这是福州人十分喜爱的一道解暑美食。由糯米和大米掺和制成的米浆,用石磨压干后,搓成条,再逐一捏成一粒一粒圆润小巧的丸子。煮的时候可以打入蛋花,蛋液在沸水中散开,形成金黄的丝缕,与洁白的丸子相映成趣,既美味又营养。“糯米有养阴生津的功效,既能补充能量,又能滋养身体,夏天吃再适合不过了。”邱登辉说。

除了藕糕和白丸子,这个时节的福州人还总惦记着一碗豆腐花。红糖水加上滑嫩的豆腐花,入口即化,带着豆香的清甜在舌尖蔓延,同样是解暑降温的上佳之选。

这些应季美食,不仅是福州人对抗暑热的智慧结晶,更藏着对生活的热爱与细腻。

既有消暑美食,也有秋收之景。眼下,连江东岱镇2400亩早稻迎来收割季,广袤的田野上,稻浪翻滚,机声隆隆,绘就“稻花香里说丰年”的“粮”辰美景;在连江县长龙镇新天地家庭农场,沉甸甸的黄桃果实压弯枝头,黄桃色泽金黄、绒毛细腻,弥漫着浓郁的果香。

家长带孩子在西河游泳场戏水。

应急部门提醒

汛期掌握避险知识

需要注意的是,眼下,我国仍处于“七下八上”(7月16日至8月15日)防汛关键期,市民要特别注意防范溺水等危险。

国家防灾减灾救灾委员会办公室、应急管理部近日举行汛期安全知识发布会,介绍相关安全避险知识。

如果不小心落水,也不会游泳,该如何自救?空书包、空水瓶或一件雨衣等内部包含空气的物品,可以作为自救的辅助。双手握持矿泉水瓶,握于下颚以下、胸部上方,双手尽量贴紧身体,保持身体往后仰漂,用胸肺呼吸,大口吸气,小口吐气,尽量留半口或大半口空气在肺部;同时双手尽量把瓶子完全压入水中;保持仰漂的状态,口鼻露出水面,维持均匀呼吸。

如果发现有人溺水,身边又没有专业救援人员,除了拨打求救电话还能做哪些事情呢?施救者寻找周围可用于救援的物资,比如,长竹竿、长芦苇秆、垂柳枝等比较长的物品,或者空书包、空矿泉水瓶以及绳索等。很多河流、湖泊、水库边上都设有水域救生箱,里面有救生圈、绳索、探杆等专门用于救援的物资,施救者可以把救援物资抛给溺水者。

应急管理部门提醒,儿童溺水高危场景包括以下几种:江河岸边易长青苔,人很容易滑入水中,即使会游泳也很难爬上岸;一些水塘长有杂草,塘底也有淤泥,如果对水域不了解,下水游泳容易被水草缠住或陷入淤泥;人在海边应注意浪涌、离岸流、礁石,风浪大时,海浪的力量能把人拍晕卷走,落水者难以自行上岸,救援难度也很大。(记者 林舒颖 郑瑞洋 通讯员 陈思思 林树勋/文记者 池远/摄)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