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福州(新) > 新闻中心 > 正文

穆言灵和抗日志士陈世明追忆穆蔼仁

2025-07-15 09:28:43 作者: 来源:福州晚报  责任编辑:朱琳   我来说两句

穆言灵和抗日志士陈世明追忆穆蔼仁

点燃奉献之火 传承和平友谊

美国“鼓岭之友”穆言灵曾多次来到福州市三山人文纪念园。她和百岁抗日志士陈世明已经像家人般熟悉。14日,他们又一次共同拜谒福州抗日志士纪念墙,纪念抗日志士穆蔼仁。共同的记忆翻涌,那些血与火的考验,都化作大洋隔不断的情谊。

陈世明和穆言灵再次重逢。

一段师生情

穿越战争年代

穆蔼仁是名字刻在福州抗日志士纪念墙上的第一位外国人。这背后有一段感人的师生情。

1937年,福州鹤龄英华中学的一名教师独自前往美国,在加州大学宣传抗战并发起募捐,还邀请美国人前往英华中学任教。17岁的美国大学生Donald MacInnis被这名教师的言论打动,对中国充满向往。

1940年,20岁的Donald MacInnis从美国加州大学毕业后来到中国。当时福州沦陷,福州英华中学为躲避日军轰炸,迁至闽北山城顺昌县洋口镇。他前往洋口镇,担任福州英华中学英语教师,陈世明是他的学生之一。在缺吃少穿的恶劣条件下,他坚持教学,还带领陈世明等学生创办了学校唯一的英文报纸TIDE。后来,他投身抗日战争,为美国飞虎队服务,并给自己起了一个中文名字——穆蔼仁。

1948年,穆蔼仁给福州一名农民献血,让他活了下来。农民送给他一只鸡表示感谢。 穆言灵供图

1941年,穆蔼仁将TIDE创刊号带回美国珍藏。20世纪90年代中期,他再次来华,与陈世明重逢,将珍藏半个多世纪的手抄报赠予这位得意门生。

穆蔼仁(中)和陈世明(右)、陈宁父子参加英华中学123年校庆时合影。 陈宁供图

2018年清明节期间,陈世明专门向福州晚报写信,提议将穆蔼仁的名字镌刻在福州抗日志士纪念墙上。经多方推动,穆蔼仁成为第一位名字镌刻在福州抗日志士纪念墙上的外国人。

这段师生情在穆言灵的身上得到了延续。自两人第一次见面至今,穆言灵几乎每年都会与陈世明见面。今年春节,陈世明还挥毫泼墨,书写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福”字和春联,准备送给穆言灵。

14日两人在纪念园重逢,一见如故,像多年老友那般亲切交谈。陈世明小心翼翼地从文件袋中取出那张“福”字和“友谊永存”的中英文字帖赠给穆言灵,希望这份友谊天长地久。

穆言灵擦拭纪念墙上穆蔼仁的名字。

一颗中国心

点燃奉献之火

“我的老师穆蔼仁,有一颗中国心。”陈世明说,抗日战争爆发后,穆蔼仁不远万里从美国来到战火中的中国,排除万难为中国育才。

1945年,穆蔼仁作为海岸巡视员负责海岸线侦察工作,给飞虎队提供支持,共同帮助中国抗日。当发现日本军舰入侵时,侦察员要通过无线电报向昆明报告坐标。在一次侦察行动中,穆蔼仁被日军发现,他紧急登上运输机撤离时,遭到多架日机围追堵截。千钧一发之际,驾驶员凭借灵活的应变能力,成功脱险。

1947年,穆蔼仁带着对中国的深厚感情再次来闽,在福建协和大学任教,直到1949年离闽。其子穆彼得也在福州出生。2004年至2005年,已是耄耋之年的穆蔼仁再次来闽做志愿者,在武夷学院执教。

2005年,穆蔼仁在美病逝。在世的时候,他多次提到要把自己的一部分骨灰撒入闽江。2015年,穆言灵和丈夫穆彼得将穆蔼仁一半骨灰带回福州,撒入闽江,留在他深爱着的福州。

穆蔼仁的故事并非个例。二战期间,福州还有许多外国友人与中国人民同呼吸共命运,投身反法西斯战争,与中国人民并肩作战,用生命和信仰捍卫和平与正义。

自福州抗日志士纪念墙设立以来,鼓岭管委会和园区每年都会组织瞻仰献花活动,以表达对英烈的敬意。穆蔼仁的名字也被许多市民熟记,每逢清明、纪念日,都会有人自发献花、贴思念星。

福州抗日志士纪念墙由福州晚报和三山人文纪念园于2015年发起,联合省、市多单位协力共建。今年,本报还将联合福州市三山人文纪念园、鼓岭管委会等,重新梳理鼓岭上的抗日志士,将其英名镌刻在福州抗日志士纪念墙上。

“铭记历史,是为了更好前行。”三山人文纪念园负责人表示,“像穆蔼仁这样的外国友人的故事不该被遗忘。他们用行动书写了中美人民之间最深厚的情谊。”(记者 何佳媛 王光慧 实习生 胡铭蕾/文 记者 包华/摄)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