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向奔赴,共筑第一家园——从海交会看两岸社会融合发展
2025-05-23 09:43:20 来源:福州日报 责任编辑:朱琳 我来说两句 |
台湾艺术家(右二)为市民介绍海峡两岸文创协会展出的文创产品。本报记者 包华摄 一场盛会,搭起两岸经贸合作的桥梁,映照两岸社会融合发展的温度。 第二十七届海峡两岸经贸交易会上,从政策发布到成果推介,从乡村共建到社区共治,从创业逐梦到文化交流,一幕幕“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融合图景次第展开。 作为台胞台企台青登陆第一幸福家园,福州正以更坚定的步伐推动榕台社会加速融合发展,让越来越多台胞在这里安家、安心、安业,收获满满归属感与获得感。 感受春风 同等待遇落实落细 一直以来,海交会都是对台经贸政策先行先试的重要平台。在这个台胞台企欢聚的重要舞台,不少人都能从中感受到政策的春风,播下梦想的种子。 本届海交会,福州发布打造福马“同城生活圈”先行先试第二批政策,进一步推动福州与马祖产业合作,为马祖企业和乡亲在构建两岸共同市场、提升生活便利、深化民间交流等方面提供更多支持。 这批含金量满满的政策,让来自漳浦的台农邱昭豪十分感动、羡慕。“看到这次发布的新政,我特别想在马祖成立一家分公司,然后再把项目落地到福州。”邱昭豪说,他对新政中关于深化福马经贸合作、鼓励台胞创新创业的条款格外关注,因为他心中有一个梦想——从福州种起,把凤梨一路延伸到莆田、泉州、厦门、漳州,“整个福建海岸线都特别适合凤梨生长,我想沿着这条海岸线,种出一条‘黄金凤梨带’。” 像邱昭豪这样想在福建、福州逐梦的台胞,最需要的是金融政策的支持,用“金融活水”浇灌他们梦想的种子。本届海交会聚焦金融领域,发动中国银行、工商银行、厦门银行、海峡银行等金融机构,设立宣传推介专区,展示对台金融政策,吸引更多台胞台企来榕就业创业。 去年9月,台青洪阡嫚入职福建海峡银行,成为一名对台客户经理。海交会现场,她热情地介绍海峡银行针对台胞台企推出的各项业务。“海峡银行结合福州的对台政策推出涵盖台胞就学、就业、创业、兴业、乐业的特色金融服务,让台胞无后顾之忧。”洪阡嫚说。 筑梦山海 陪护乡村共绘新景 海交会上的闽台乡建乡创成果发布区,无疑是一处亮丽风景——连江古石村探出新路,崖壁之上咖啡飘香;罗源桂林村如水墨铺展,古厝焕新传新韵;福清南岭镇,飞牛小镇烟火升腾。而这背后,活跃着一个个台湾建筑设计师的身影,深度参与跨越海峡的乡建实践。 从偏远山区“搬”进热闹的海交会现场,罗源桂林村的亮相令人眼前一亮。这一成果发布区由台湾吴正隆乡建乡创团队负责策划,全面展示“陪护式”服务下的乡村振兴新图景。“我们采用‘微整治、微改造’方式,深入了解桂林村历史文化、特色资源,量身打造设计方案。”吴正隆说,改造过程中,他们还十分注重与当地产业的有机结合,希望带动村民增收,让乡村生活更加美好。 以两岸同根的乡村为载体,近年来,福州积极深化闽台乡建乡创合作。截至目前,共引入台湾建筑师团队71支、200余人,在罗源、连江、福清、晋安等地122个村庄开展“陪护式”服务,创建15个省级闽台乡建乡创合作样板,获取104个省级资金补助项目,奖补资金1.26亿元。 在山与海之间,台湾建筑师团队不断寻找“灵魂相契”的村落,并与当地村民共同构建“向往的生活”。在吴正隆看来,大陆有太多机会,“只要扎根下来,融合在一起,前景广阔,大有可为”。 随着一个个项目接连落地见效,“闽台智慧”在广袤乡村日益凸显。海交会上,福清飞牛集市项目运营有关负责人张金亮介绍,此次现场推介的白晒花生、地瓜烧等南岭农特产品都成为“爆款”。 “经台湾建筑设计团队改造,南岭变化特别大,还借鉴了台湾飞牛小镇的成熟经验,结合南岭大姆山景区等资源优势,打造飞牛集市,提供全方位的旅游配套。”张金亮告诉记者,今年“五一”假期,飞牛集市人气满满,农特馆、牛肉面馆、咖啡厅、文创馆等游客云集。“身为南岭人,真的特别高兴。没想到短短两年,家乡不仅焕然一新,还为我们创造出了更多就业机会。” 可以看到,在福州,沉浸式的闽台乡建乡创实践先试先行,让两岸社会融合的种子在乡土深处悄然发芽。 共建共融 扎根福州逐梦圆梦 随着越来越多台胞扎根福州、融入生活,他们也用行动回应对这片土地的厚爱。 推介现场一角,一款款别致的“蛋糕毛巾”格外吸睛:茉莉花、佛跳墙……这些富有福州地域特色的文创产品不仅造型逼真,更蕴含深意。它们来自台商林颖穗创办的福建兴隆毛巾有限公司。 2023年,林颖穗因关注大陆出台的惠台利民政策,来榕考察;2024年,他选择在福州落地创业,并入住晋安区桂溪社区台胞公寓。短短一年间,他将毛巾产品打造成具有地域特色的伴手礼和企业福利品,成功拓展市场、打开销路。 林颖穗的创意不止于产品外形,更体现在融合共建上——“蛋糕毛巾”的主要材料来自台湾,但加工和绣花等环节逐步本地化,部分组装环节更是交由桂溪社区的宝妈们完成。“我们设置了灵活的工作机制,让宝妈们既能照顾家庭,也能增加收入。”林颖穗说。 与林颖穗一样,台青陈筱婷也用自己的方式,参与到两岸社会融合的洪流之中。 在台湾青年创业成果推介区,台青陈筱婷带来了她以“老夫子”IP为核心设计的环保文创产品。她融合台湾文创元素与大陆环保理念,将“垃圾分类”知识转化为16个生动有趣的表情包,在社交平台上广受欢迎。“下载量已接近10万人次,传播效果很不错。”她笑着说。 陈筱婷的脚步并未止于屏幕。2023年起,她积极参与到青年环保志愿者队伍中,成为福建省环保志愿者协会、榕台环保讲师团的一员,先后参加社区宣讲、学校研学、非遗体验等活动,推动环保理念在本地开花结果。“我在这里找到了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她说,希望通过努力,吸引更多台胞“走进来”,与大陆青年一起守护绿色家园。 榕台融合的脉动,已在山海之间、城市街巷中律动延展。越来越多台胞因政策而来、为机遇而留,用拼搏绘出梦想,用真情融入社会。他们正与这座城市双向奔赴,共同书写着两岸社会融合发展的温暖篇章。(记者 唐蔚嫱 冯雪珠 蓝瑜萍) |
相关阅读:
![]() |
![]() |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