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福州(新) > 区县速递 > 闽侯 > 正文

闽侯县博物馆:数字科技赋能千年文脉,沉浸体验唤醒文化记忆

2025-04-29 14:43:02 作者: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张碧芳   我来说两句

东南网闽侯4月29日讯“妈妈,快看!这个地板会讲故事!”在闽侯县博物馆的大厅里,7岁的小学生陈小雨兴奋地跳着脚,她每踩一下地面,巨型互动屏便泛起涟漪,新石器时代的陶罐从“水中”缓缓升起,引得周围游客纷纷举起手机。

南少林咏春拳体感互动(闽侯县博物馆供图)

她或许不知道,她脚下的8米长屏此刻正以每秒3000次的计算量,将闽侯1.5万年的地质变迁转化为可视化的历史长卷。“以前孩子觉得博物馆都是玻璃柜子,现在倒催着我常来。”家长在旁边笑道。

古洋遗址考古体验游戏(闽侯县博物馆供图)

这种转变源于闽侯县博物馆的大胆实验。踏入闽侯县博物馆,历史与现代在此交融——脚下是延展千年的闽侯史卷,眼前是栩栩如生的闽剧幻影,耳边回荡着古越先民的击鼓祈福之声。作为第八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的场外体验点之一,这座博物馆以“科技+文化”的创新模式,将沉睡的文物“唤醒”,为市民与游客打造了一场沉浸式的文化盛宴。

科技让历史“活”起来

步入展馆大厅,一幅长8米、宽4.5米的巨型地面互动屏瞬间吸引目光。轻踩屏幕,闽侯数千年的历史脉络如画卷般展开——从远古地质变迁到八姓入闽的迁徙壮举,每一步都能触发生动的动画与知识讲解。移步至86寸全息透明屏前,闽剧名伶的唱念做打跃然眼前,虚实结合的动态影像让人仿佛置身百年前的戏台,感受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在咏春体感互动区,游客可跟随屏幕中的虚拟教练挥拳扎马,智能骨骼识别系统实时捕捉动作,让传统武术的刚柔并济变得触手可及。

裸眼3D(闽侯县博物馆供图)

转身步入生态长卷展区,21台激光投影将闽侯1.5万年的生态演变浓缩于百米光影长卷,三维建模与氛围特效让观众身临其境,从原始森林到现代城景的变迁令人叹为观止。考古爱好者则可在触摸屏前化身“考古学家”,通过模拟挖掘、拼接陶罐碎片,解锁古洋遗址的文明密码。

闽越王(闽侯县博物馆供图)

最震撼的当属击鼓祈福展项——3.6米高的电解玻璃幕上,声光电交织出闽越先民的祭祀场景,鼓声雷动时,投影中的火焰随之升腾,古老仪式在科技演绎中焕发新生。

穿过恢弘的9.5米升降纱幕,闽越王的文治武功在纱幕与投影的联动中震撼呈现;而在CAVE沉浸室内,12台激光投影打造的360度环绕影像,将观众带入八姓南迁的历史现场,身临其境感受中原与闽越文化的碰撞与交融。

数字化文旅的先锋力量

闽侯县博物馆的馆长表示,“我们未来将持续探索“科技+文化”的创新路径,计划引入AI导览、虚拟现实剧场等更多互动项目,并深化与高校、科技企业的合作,打造全国数字化博物馆标杆。同时,博物馆将联动周边文旅资源,推出主题研学、数字文创等产品,为闽侯文旅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参观指南

博物馆位于闽侯县民俗园路46号,每日09:00至17:00开放。馆内体验项目丰富多样,包括体感游戏、触摸屏操作、全息影像互动及沉浸式投影等,无论老少皆能在此找到乐趣。

马上到来的假期,不妨带上家人朋友,来闽侯县博物馆开启一场“触手可及”的文化之旅。在这里,科技不再是冰冷的工具,而是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让千年文脉在光影交织中焕发新生机。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