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福州 > 正文

连江长龙以茶促旅走出振兴路

2022-03-10 08:13:41 作者: 来源:福州日报  责任编辑:蔡秀明   我来说两句

志愿者采摘明前茶。曾心/摄

春风扶撒落绿尖,又逢新茶采摘时。9日,循着馥郁茶香,记者来到连江县长龙第一茶厂下洋露田茶园,明媚阳光下,新绿的茶山碧波起伏,只见采茶工人和县妇联工作人员腰挂竹篓,在茶田内忙碌穿梭,指尖在茶树顶端上下飞舞间,枚枚嫩茶尖迅速落入篓中。因清明前茶叶生长较慢,发芽数量有限,能达到采摘标准的产量很少,故有“明前茶,贵如金”一说。


感受一片叶到一杯茶的魅力

长龙镇平均海拔380米,常年平均气温16.7℃,风景幽绝、日照充足,有着“云上茶乡”美誉。随着春风送暖,长龙茶叶转入明前茶采摘期。长龙镇茶叶生产企业联合党支部书记陈锋告诉记者,长龙作为福州市产茶重镇,已有400多年的栽种茶叶历史,史称“鹿池茶”。经过发展,现有2万多亩绿色、无公害茶园,年产干茶约7000吨,培育出“长龙绿茶”“茶垅七墩”“龙顶云尊”“金观音”“滴碎绿”等茶叶品牌。

明前茶也称“头茶”,是指清明前采制的茶叶。茶树经过一个冬季,吸收了足够的养分,此时采摘的第一茬芽尖,受虫害侵扰少,芽叶细嫩,色翠香幽,味醇形美,是茶中佳品。

“明前茶采摘的时候要特别注意,不能用力掐,也不能随便一拉,要捏住茶叶的芽头轻轻朝上提,这样采制出来的才可能是好茶。”现场,看着泛着耀眼光泽的叶子,陈锋忙不迭地叮嘱采茶人员。

由于明前茶的采摘期很短,正常情况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一个熟练的采茶工人忙碌一天,也只能采到约两公斤嫩芽。制成茶叶的话,大约能制作0.4公斤。“我们采茶注重精采,优中选优,加之受前段时间雨雪天气影响,所以明前茶产量并不是特别高,今年全镇大概就是600吨左右。”陈锋介绍。

当天,连江县妇联组织50余名志愿者亲身感受采茶、制茶、品茶全过程。“从一片叶子到一杯茶,其间过程太不容易了,感受到了茶人的辛勤,也更能体悟茶文化的魅力。”吴钧瑶说。


茶园“种”出幸福带来活力

与热火朝天的茶园一样,位于下洋村的长龙第一茶厂内茶香四溢,大伙儿忙着将采摘回来的鲜茶进行晾青、杀青、揉捻、烘焙等工序,赶在第一时间制成明前绿茶。

“不老”茶园不仅生金,还可“种”出幸福生活。当地村民刘新前些年一直在外打零工补贴家用,收入微薄且不稳定,家乡茶产业的发展让她看到了希望,去年来到长龙第一茶厂工作。“我现在主要负责茶叶的包装,不仅有固定收入,而且离家近了,家庭和事业两不误。”正在茶厂里忙碌的刘新说,她还通过镇里组织的免费培训掌握了采茶、制茶等工艺,“有一技傍身,才不会慌。”

“我们茶厂平均每年要发放120万元采茶、制茶工钱。”长龙第一茶厂负责人介绍,接下来是采茶高峰期,将吸纳本地采茶工人150人左右。

坐拥着2万余亩生态茶园,长龙镇如何彻底打通发展“任督二脉”?“我们做活‘茶旅融合’文章,讲好一片叶子的故事,实现‘茶园景区化、茶旅一体化’,继而带动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助力乡村振兴。”长龙镇党委书记游永亮介绍,在上级有关部门的支持下,长龙镇不断加大茶产业的扶持力度,实施茶树品种更新改良,改造标准化生态茶园,加大对新技术、新工艺的推广和应用,重点扶持茶业龙头企业发展,发挥茶产业党建联盟的团结引领作用,创建名牌、提高效益,切实打响长龙茶业、茶山知名度。

同时,长龙镇深入挖掘茶文化、畲族文化、华侨文化、宗教文化内涵,通过打造长龙文旅综合体达到“以茶促旅”“以茶引客”,拉长茶产业链的目的。“我们还结合茶文化,推出形式多样的茶旅研学、亲子采摘等活动,让市民游客在欣赏长龙美景的同时,体验采茶、制茶的乐趣,让大家一年四季都能喝上长龙茶。”游永亮说。(记者 林文婧 通讯员 原路遥)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