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福州(新) > 正文

亲人在海上事故中去世 连江苔菉40名未成年人受观护

2021-11-23 09:03:30 作者:李白蕾 来源:福州日报  责任编辑:蔡秀明   我来说两句

家住连江县苔菉镇的邵女士原本在家带孩子,最近她有了新工作,不离家就能增收。爱心企业益品壹选电商平台专门为像她一样在海上作业事故中失去亲人的妇女开辟了“小海鸟爱心购”版块,帮助她们售卖苔菉当地的海产品。

“小海鸟爱心购”项目的推出是苔菉镇党委牵头,联合县民政局、县妇联打造的“海角红心 筑梦飞翔”小海鸟观护项目的延伸。在党员志愿者、党员商户等的帮助下,苔菉镇因海上作业事故失去亲人的未成年人(“小海鸟”)收获了爱心环绕的童年。

志愿者陪“小海鸟”到西湖看菊展。(苔菉镇党委供图)

40名“小海鸟”被观护

苔菉镇党委书记陈贺光告诉记者,苔菉镇位于福州最东端,这里三面环海,不少家庭的主要劳力是渔民或船员。“镇上渔民有1万多人,因家庭成员在海上作业事故中遇难,有的孩子因无人照顾成为‘事实孤儿’,有的虽很困难但不符合低保条件。践行‘我为群众办实事’,镇党委于今年4月联合相关部门牵头发起‘小海鸟观护’行动,希望撬动更多社会资源,从心理、助学等方面帮助这些困境少年儿童。”

民宿经营者、党员志愿者张黎夏为了支持项目开展,将民宿的一楼作为“小海鸟”的活动场地,并专门拿了一个房间打造成孩子们的图书室。

张黎夏说,她最早接触的“小海鸟”项目是帮助一名高二男生。“这名男生右手骨折却没钱看病,他父亲去年在海上作业中发生意外去世。为了帮助他,镇党委发动党员捐款,我动员身边朋友,筹集了6000元帮助这个家庭。我们几名党员志愿者约定,只要这个孩子考上大学,我们一定帮他到大学毕业。”

因为这件事,张黎夏看到了“小海鸟”项目的意义所在。后来县妇联在她的民宿挂牌成立“小海鸟妇女微家”,福州屏西小学还向这里捐赠了价值2万多元的书籍。

“小海鸟”观护项目不仅从学习上助力“小海鸟”成长,还引入心理辅导、社工资源,从心理和精神层面助力“小海鸟”翱翔。与入户的社工们快乐聊天,跟着志愿者参观三坊七巷、省科技馆、省博物院,参加研学夏令营……孩子们在一天天蜕变中成长。

去年失去亲人的“小海鸟”小飞告诉记者,父亲去世后,母亲离家出走,她与奶奶共同居住在破旧的房子中。“现在,镇里为我申请了临时救助,党员企业家们还给我捐款,表示要资助我读到大学毕业,我的心里暖暖的。”

爱心购帮困境家庭增收

“现在虾米还没到品质最好的时候,我们可以卖本地的鳗鱼干、黄瓜鱼干。”珍珍认真地与社工和党员志愿者们探讨着“小海鸟爱心购”项目。几年前,她丈夫因海上作业事故去世,家里失去了主要劳动力,她没有技术和文凭,又要照顾孩子,只得靠打零工维持生活。现在,她获得了专业社工指导,还有渔产品企业、快递公司、电商等爱心党员商户的支持,售卖海产品所得贴补家用,让她松了口气。

今年39岁的邵女士有2个孩子,之前帮人做手工,结果厂家以产品不合格为由不予回收,她不仅没赚到钱还贴了本。加入“小海鸟爱心购”项目后,她学会了整理订单、包装快递、下单发货,赚到钱的她整个人都变得自信了。

苔菉镇组织委员庄丽说,这个爱心购平台已上线3个多月,下单方便快捷,提高了很多妈妈的创业积极性。“我们整合社会组织、爱心企业和社会资源,利用苔菉镇特产,通过‘产品+电商+困难户’的‘以购代帮’模式,实施消费扶贫,改变了以往直接捐款捐物的模式,实现由‘输血’帮扶转为‘造血’帮扶,使项目有了可持续性。”

链接资源做大公益项目

陈贺光说,“小海鸟”项目为困难渔民的孩子和家庭雪中送炭,将党和政府的温暖精准送到了群众手上。“除了关爱纳入观护计划的40个孩子,我们还延伸项目内容,将其他渔民的孩子也纳入这个计划的法治平安教育、‘看世界’、心理健康关爱等范畴。”

庄丽也表示,今后将由专业社工、高校专家、公益心理老师和党员志愿者队伍组成联合服务项目组,对“小海鸟”及其家庭开展就业创业帮扶、家庭教育、心理辅导等多元化服务,共同护航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记者了解到,通过实施“小海鸟”观护项目,苔菉镇党委意识到与其做好后期帮扶,不如把关爱送到前端,提升渔民的风险防范意识和安全自护意识。“下阶段,我们将成立海上振兴联盟党支部,组织海洋渔业专家、社会工作者、党员志愿者等共同参与到海上宣传教育、安全生产、抢险救助、服务保障等活动中,切实把组织优势、党员优势转化为治理成效。通过减少海上作业事故的发生,减少困境儿童和困境家庭的出现,让渔民们生产更安全,生活更幸福。”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