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让农民尝到苦瓜的“甜”
2021-08-12 08:25:56 来源:福州晚报 责任编辑:蔡秀明 我来说两句 |
高山(左)和同事查看苦瓜苗。 福州晚报记者 陈木易/文 石美祥/摄 朴素的衣着,黝黑的皮肤,亲切中略带严肃感,他叫高山,是福州市蔬菜科学研究所的党支部书记,研究员。 与团队培育、引进蔬菜新品种10多个,累计推广30多万亩;在连江建立市级专家工作站,每年推广优质种苗50多万株;先后主持或参加省、市科技项目20多项,获得省级、市级科技奖5项……今年初,福建省农业农村厅公布了2020年度“最美农业专家”名单,高山上榜。 10多年磨一剑 育成苦瓜新品 高山今年48岁。近年来,他大力推广耐低温弱光苦瓜品种。这是他带着团队历经10多年研发的成果。新品种的育成,并不是一个轻松的过程。 高山的同事陈中钐告诉记者,农业种质资源基本都分布在郊野山村。为了不错过任何一个种质资源,那些年高山的足迹遍布福建、广东、广西等省区,跋山涉水、风餐露宿是他的工作常态。 拿到好的种质资源仅是育种的第一步。为了从千余份种质资源中筛选出若干优良资源,高山每天至少10小时“泡”在地里,观察配制新组合的性状。 高山说,苦瓜最佳授粉时间较短,而这期间又是杂交配组、孕育新品种的关键时期,他们必须在几周之内完成上千个杂交配组。但最终成功的概率也仅有数千分之一。此外,在培育过程中,往往还要经过6代至8代的定向选择,如果获得的材料并不理想,就不得不从头来过。一次失败便意味着两三年的时间成本白白浪费了。 2014年,他和团队终于选育出“春宝”等苦瓜新品种。 “贴心土专家” 带领农民致富 手机24小时开机,在田间地头“巡回坐诊”……这些年,高山一直致力于用自己的蔬菜品种及技术带动农民脱贫致富。 如今,苦瓜种植已是小有规模的产业,农民因此增产增收。到了种植的关键时期,高山并不满足于电话、微信等线上指导,而是隔三差五地前往实地指导。许多农民对高山有着极强的信任感,称他是“农民贴心的土专家”。 近日,高山每天总要跟家住闽清县下祝乡下祝村的洪鼎銮频繁“煲电话粥”。在电话中,高山反复要求对方在高温天气下给苦瓜做好灌水降温……还约好下一次实地指导的时间。 洪鼎銮是高山长期帮扶的瓜农之一。他今年40多岁,患有小儿麻痹症,无法从事长时间的体力劳动。近年来,靠着种植苦瓜,洪鼎銮成功脱贫,盖起了新房,买了新车,日子越过越红火。 高山告诉记者,洪鼎銮种植的“超群759”苦瓜,卖相好、口感优、市场价格稳定,解决了像下祝乡这样高海拔地区,因长期种植早熟品种苦瓜,长势弱、产量低、质量差、农民收益不好的问题。 而在闽侯县鸿尾乡柏溪村,种植的是“春宝”苦瓜,示范基地面积约20亩。2016年以来,示范基地带动鸿尾乡周边地区苦瓜种植,累计推广1600多亩。 高山介绍,“春宝”苦瓜品种,早春大棚种植可比当地原主栽品种提早一周上市,总产量增产13%以上,增收3000多元。如今,当地瓜农近七成的年收入来源于此。 |
相关阅读:
![]() |
![]() |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