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力林科技大厦。 新平台创业生态圈效应初显 历经几年的发展,在规模化快速增长之后,升级和打造特色开始成为行业密切关注的方向。特力林也在不断实践中探索出“特力林模式”,目前,整个科技园区的创业生态圈效应已初步显现。 “园区内入驻的企业有70%是互联网行业,还有硬件、平台研发、游戏等科技型企业。我们抓住初创企业发展中的‘痛点’,为他们引入工商注册、税务代理、人才代招聘等服务机构,打造一个拥有完善配套和服务的智慧园区。”林浩辉说。 初创企业缺什么?服务人才和资金最缺。于是,特力林集聚了一批技术、运营、资本、财税等方面的创业导师和专家,还建立了以“创业辅导 政府申报知识产权资本投资”为核心的标准化孵化服务体系,打造创业资源互助分享平台。其中,通过直投、联合投资、股权置换的投资孵化模式,帮助企业获得投资资金、对接项目以及置换股份,助其成长壮大。“我们也有自己的资金池,可直接给予初创企业天使投资资金。”林浩辉说。 园区内还不定期组织企业参与创客讲堂、路演、创新交流会等活动,一年将近30场。“像这样搭建平台为企业提供专项培训和内部交流的机会,帮助初创企业答疑解惑。”林浩辉表示,今后会争取让初创企业与上下游产业之间保持联系,并帮助他们寻找、对接优质项目,促成合作。结合生活中的爱好,林浩辉在园区内组织体育赛事,园区内新潮、轻松的业余生活被营造了出来。 在特力林,还制定了一整套针对高校生的实习实践方案:学生通过自行选择课题后开始进入园区,进行调研学习、课题研究。园区还为高校生开通就业实习绿色通道。 这只是特力林与多所高校开展创业实践的一个缩影。这里被省教育厅授予“福建省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基地”,还是福建师范大学等高校的创业实践基地。在林浩辉看来,“孵化器对接高校”的模式,不仅可以建立有效的产学研通道,实现技术、人才、双创基地的对接,还能帮助孵化器内的企业对接高校,从而加强企业的创新力和研发力,促成高校科技成果的转移转化。 目前,特力林正进行二期园区的开发建设,他们将继续寻找符合业态的科技型企业,把园区增加至4万平方米。福建省众创空间协会会长陈秀斌建议,特力林还要考虑引进产业基金对接。“有了稳定的上下游关系,入驻企业也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为园区发展产业集群打下基础。”陈秀斌说。 特力林孵化器内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