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闻网4月23日讯(福州日报记者 欧阳进权/文 通讯员吴广钟/摄) 倒塌的墙体开始重建,洪灾后捡回来的木构件也派上了用场……这是记者日前在闽清宏琳厝古民居修复现场看到的场景。记者获悉,宏琳厝已完成全部修复工程量的30%。按目前进度预估,整个修复工程有望提前完成。 去年底,宏琳厝修复工程在南侧一间厢房试验夯土墙老工艺。记者17日在现场看到,南侧8间厢房2层坡屋顶房均已封顶,北侧墙体以及厝内的部分墙体也已夯筑并粉刷完毕。 福建昌鑫建设工程有限公司是入驻修复现场的3家施工单位之一。该公司现场负责人林知利告诉记者,为了加快修复速度,现在3家施工单位每天合计安排的施工人员超过100人。 来自长乐的李师傅17日下午在第一进正房,忙着修缮屋檐扎口(如图)。李师傅说,屋顶瓦面需要重新修整,要用贝壳烧制的灰加乌烟等材料调制扎口,这是宏琳厝过去建设时采用的老工艺。 记者在现场还看到,在新建外墙墙体中,过去“外小内大”的窗户结构依然保留着——外墙窗户宽约15厘米,高50厘米,但是在房间里面,窗户变大了,宽度增加到了60厘米,高达1米。一些窗户已安装了木制推拉窗,不少窗户木框架用的是过去的旧物。 “旧窗户是去年灾后清理淤泥时找到并保留下来的。”宏琳厝管委会主任黄文修说,旧时代没有防盗网,“外小内大”窗户能很好地起到防盗作用。此次修复本着“修旧如旧”的原则,因此能用的旧物件都利用起来。除了木料,旧砖和旧鹅卵石也是清理淤泥时捡出来的。 闽清博物馆馆长林跃先表示,宏琳厝修复将尽量保证历史面貌不变、材料不变、工艺不变,最大程度还原历史原貌。 始建于18世纪末的宏琳厝,共有大小厅堂35间、住房666间,是我国最大的单栋建筑古民居。宏琳厝有很多夯土墙,在去年“尼伯特”特大洪灾中,三进大厅建筑总体保存尚好,但一些木构受损,其中倒塌的土墙有15堵,与这些土墙相连的房间倒塌了100多间。 去年11月24日,宏琳厝修缮设计方案获省文物局批复,修复工作正式全面展开。按计划,宏琳厝全部修复工作将在2019年12月31日前完成。 |
相关阅读:
- [ 04-22]宏琳厝将还原乾隆年间风格 修复工程后年底完成
- [ 01-20]全国最大古民居单体建筑宏琳厝完成夯筑试验 2019年将全面修复
- [ 12-18]闽清葫芦门水库大坝封顶 建成后将具有三大功能|宏琳厝完成今年修复投资任务
- [ 12-18]宏琳厝完成今年修复投资任务 已完成投资1025万
- [ 11-17]宏琳厝抢救性保护拟年内完成 2019年底全面修复
![]() |
![]() |
![]() |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