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林浦村林家三祠种下文化基因传承百年
2014-10-11 08:46:35 来源:东南快报 责任编辑:张海燕 我来说两句 |
分享到:
|
文化基因早已种下 宋朝濂江书院正式改名之时便已萌芽 对于林家三祠,村民们和散布于海外的游子延续着过往的祭拜传统。9月29日,来自海峡两岸的有关专家及林氏宗亲1000多人聚集于林浦村,隆重纪念先祖林瀚诞辰580周年。 而从村内走出的科举人才源源不断,明清两代,濂江林氏有举人52名,进士15名,但因为谱牒不齐,还有诸多科举及第人员无法统计,而迄今尚有文集行世者共24人。 这样的文化基因其实早在宋朝濂江书院正式改名之时就已悄然种下,林修长介绍,南宋哲学家、教育家朱熹及其子弟黄干,清初教育家朱柏庐曾在此讲学,林浦村文风昌盛,人才辈出,要得益于此。 除了重视教育,村民们传统的忠孝节义的情感也在村落里尚存众多文物古迹的保护上得到呈现。 村民王美仙告诉记者,平山之上的宋帝行宫之所以能够保存下来,要亏得先人们的智慧,元兵侵入林浦之际,也是南宋亡国之时,为了使宋帝行宫保留下来,先人向元兵谎称此为村内乡庙,才最终逃过一劫。 林修长介绍,村内诸多地方依然保有南宋最后王朝的痕迹,现林浦境内留有御道,宋井、文天祥操练水师的练兵台、更楼及文天祥、陈宜中留下的“还我河山”、“薰风陇”等摩崖题刻遗迹。 冥冥之中跟林氏宗族对于村落血缘的维护颇为相似,林家三祠更是维系其间的重要纽带,村民王美仙介绍,世宫保尚书林公家庙前的一对威严雄壮的青石雕石狮,便是日本冲绳林浦村人林喜后裔于1989年所赠,这支林氏后裔是明洪武二十五年(1932)受明朝派遣,带领“闽人三十六姓“赴琉球宣扬文教的其中之一,至今繁衍600多年,达20余世。但依旧多次回林浦村寻根祭祖。 |
相关阅读:
- [ 08-06][摄影]林浦村
- [ 07-05]历史文化村林浦村无公交车进城
- [ 11-07]南宋皇帝曾避难于林浦村
- [ 10-13]仓山区林浦村:村民不乱扔垃圾 公厕每天都打扫
- [ 05-25]林浦村村民开办旅游公司拍微电影 宣传历史文化
![]() |
![]() |
![]() |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心情版
相关评论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