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林浦村林家三祠种下文化基因传承百年
2014-10-11 08:46:35 来源:东南快报 责任编辑:张海燕 我来说两句 |
分享到:
|
三代五尚书七科八进士 悬挂的牌匾道出林氏一门的昔日繁华 暖阳下,凉风吹拂行人衣摆,街道纵横交错的林浦村,小吃餐饮店和杂货店四下分布,老人们三三两两于自家门口休憩,转角就是一道风景。 作为村民口中的“大庙”——世宫保尚书林公家庙,由林瀚尚书始建于明正德十三年(1518年),占地面积约1020平方米,厅堂之中正悬进士、文魁、武魁、榜眼等牌匾22块,两侧廊柱林立,一对柱子寓意一房,柱子上镌刻有楹联,其中被村民们广为传诵的是“进士难进士不难难是七科八进士,尚书贵尚书非贵贵在三代五尚书”。此联道出了当年林氏一门的繁华。 耐人寻味的是,柱子的表面被漆成黑色,而墙壁则被刷成了白色。“白墙黑漆寓意林氏历代为官‘一清二白’,清正廉明。”林浦村文物保护小组组长林修长告诉东南快报记者,这样的装修方式在福州其他祠堂几乎很难见到。 由于祖上规定,只有三品及以上官员才可以将牌位摆放于家庙内,供后人敬仰,这激励了林浦的后代子孙,要考取功名,并造福一方百姓,除此之外,为官还要清廉,否则死后也不能进入家庙。也因此,《明史》上盛赞林家之品行修行,“三世为尚书并得谥文,林氏一家而已。” 以林元美为首的七科八进士和以林瀚为首的三代五尚书。这段显赫的历史,使得林浦村人世代为荣。 其余的两座林济斋家庙(林元美三子)和见泉林公家庙(林瀚六子)也分散在其周围,与世宫保尚书林公家庙遥相呼应,接受族人的祭拜。祭拜的节日和流程也深刻镶在村民的记忆里。 |
相关阅读:
- [ 08-06][摄影]林浦村
- [ 07-05]历史文化村林浦村无公交车进城
- [ 11-07]南宋皇帝曾避难于林浦村
- [ 10-13]仓山区林浦村:村民不乱扔垃圾 公厕每天都打扫
- [ 05-25]林浦村村民开办旅游公司拍微电影 宣传历史文化
![]() |
![]() |
![]() |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心情版
相关评论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