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首次!“神话之鸟”中华凤头燕鸥繁殖被全程记录

来源:福州新闻网 | 作者: | 时间:2022-10-28

福州新闻网10月27日讯(见习记者 冯晏如/文 福建省观鸟协会供图)10月27日,记者从福建省观鸟协会获悉,该协会今年夏天记录到全球极度濒危物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神话之鸟”中华凤头燕鸥在福建近海无居民岛繁殖的全过程,这在福建历史上尚属首次。

福建首次!“神话之鸟”中华凤头燕鸥繁殖被全程记录

中华凤头燕鸥。肖炳祥 摄

中华凤头燕鸥,又名黑嘴端凤头燕鸥,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列入极度濒危物种,是“最濒危的100个物种”之一,现今全球总数仅为150只左右,被我国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因其稀少神秘而被称为“神话之鸟”。从1937年在青岛最后一次被记录,到2000年在马祖被记录到之前,60余年间这一物种杳无音信,普遍被认为已经灭绝。

2004年,福建省的观鸟爱好者在长乐闽江河口湿地记录到2只中华凤头燕鸥。从那时起,福建省观鸟协会的志愿者们便开启了福建沿海海岛中华凤头燕鸥寻觅之旅,至今已持续18年。此后每年在闽江河口湿地均可记录到中华凤头燕鸥,也是每年全球最早记录到中华凤头燕鸥的地方。

18年坚守,两岸合作共同保护“神话之鸟”

拯救中华凤头燕鸥,最关键的是扩大其种群。目前已知的中华凤头燕鸥主要分布地在福建、浙江、台湾等区域。而其繁殖地均在无居民海岛,保护难度极大。

2008年7月,福建省观鸟协会会员与台北市野鸟学会会员,相继在闽江河口湿地和马祖,记录到一只下喙被塑料管套住的中华凤头燕鸥。这一事件,让海峡两岸的保育机构得以确定闽江河口湿地和马祖的中华凤头燕鸥是同一种群。从此,两岸开展了长达14年的保护合作行动,通过每年举办燕鸥保育交流研讨会、同步调查、技术共享等,积极开展种群保护和恢复行动。

福建首次!“神话之鸟”中华凤头燕鸥繁殖被全程记录

四姆屿近景。

2018年9月,海峡两岸中华凤头燕鸥保育交流研讨会在福州召开。会上,台北市野鸟学会提供了一份《2016—2017年中华凤头燕鸥卫星定位图》。定位图显示,一只背有卫星定位器的中华凤头燕鸥经常出现在连江四姆屿。志愿者们立即行动起来,于9月17日乘船登上四姆屿,终于在福建的海岛首次记录到中华凤头燕鸥的身影。

福建首次!“神话之鸟”中华凤头燕鸥繁殖被全程记录

2018年,海峡两岸中华凤头燕鸥保育交流研讨会召开。

两岸专家均兴奋不已,认为四姆屿很可能是新的繁殖地。在福建省野生动植物保护中心的指导,北京市企业家环保基金会、质兰基金会的支持下,福建省观鸟协会成立专项保育小组,针对该岛群及周边可能区域,持续开展了4年的调查和种群保护、恢复等保育行动。

社会化招引,科技手段远程守护繁殖过程

经过不断的讨论,保育小组决定采取最为谨慎的保育行动计划,2019年全年仅以远程监测为主,以减少对繁殖期鸟类的干扰。

传统的生态观察是使用红外相机,定期去岛上取回视频存储卡,有可能惊吓到敏感的燕鸥,导致它们放弃这个海岛。2019年,志愿者们在岛上安装了四台太阳能摄像头,通过4G信号把监控视频传回到互联网上,实时对四姆屿区域进行监测。

福建首次!“神话之鸟”中华凤头燕鸥繁殖被全程记录

志愿者安装太阳能摄像头。

志愿者们还参照台湾和浙江的做法,在岛上进行燕鸥社会化招引。社会化招引,即在岛上预先放置一些燕鸥的模型,春季寻找繁殖地的燕鸥经过的时候,会以为有一些先头部队已经落在这个岛上了,便会跟着降落到岛上来繁殖。

福建首次!“神话之鸟”中华凤头燕鸥繁殖被全程记录

志愿者安装假鸟模型。

2021年春天,志愿者们在四姆屿的顶部开辟了一片200平方米的燕鸥保育区,并对地面进行了改造,除去杂草、铺上碎沙石、清除岛上的老鼠、安装中华凤头燕鸥的假鸟模型,并设置太阳能声音播放器,播放燕鸥的鸣叫声召唤同伴。2022年,保育小组对假鸟模型和声音设备做了优化,终于在5月底开始陆续吸引到7只中华凤头燕鸥及800多只大凤头燕鸥到来。7月3日,经过一个月等待孵化,志愿者们终于记录到第一只中华风头燕鸥雏鸟,并为其取名“华宝”。

福建首次!“神话之鸟”中华凤头燕鸥繁殖被全程记录

居中为中华凤头燕鸥成鸟和孵化的雏鸟“华宝”。

今年夏季,福建前期多雨寡照,后期高温少雨,导致四姆屿上的燕鸥孵化成功率并不高,整个繁殖季仅1只中华凤头燕鸥与52只大凤头燕鸥出壳并存活。

“中华凤头燕鸥在四姆屿的招引成功,昭示着福建在拯救这一极度濒危鸟种工作上取得了重大突破。”福建省观鸟协会常务副会长杨金表示,接下来,福建省野生动植物保护中心将和地方政府逐步推进保护小区的设立,福建省观鸟协会将持续在四姆屿开展生境修复和招引工作,并尝试在福建沿海选择其他岛屿开展同样的工作,为中华凤头燕鸥的种群继续扩大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