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清举办“新时代 新闽清 新辉煌”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基础设施建设专场

来源:东南网 | 作者: | 时间:2022-09-30

东南网9月30日讯(本网记者 林张清)9月30日,闽清县“新时代 新闽清 新辉煌”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基础设施建设专场)举行。会上盘点和宣介党的十八大以来闽清县各项事业发展取得的显著成就。

闽清县水利局党组书记、局长王峰通报党的十八大以来闽清县水利事业发展成就。党的十八大以来,闽清县水利工作立足生命安全、生活保障、生产发展、生态保护,全面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提升行业能力,认真贯彻落实“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新时代治水方针政策,积极践行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全县防洪能力显著提升,河道水环境综合治理稳步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网格系统逐步建立,全县水利事业发展呈现良好态势。

加快推进水利工程建设,营造“人水和谐”生态氛围

党的十八大以来,闽清县积极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文明理念,在统筹考虑现有财政现状和实际水利基础条件下,按照“防冲不防淹”的建设模式,打造以水系为纽带的“景观、文化、休闲功能带”。十八大以来,闽清县水利累计投资约22.62亿元。建成防洪堤15.3km,护岸129.73km。通过逐年建设,已基本将闽清县河道打造成空间管控有力,防洪保安体系完善,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沿河景观自然协调,文化底蕴独具特色的美丽河流。实现“安全、河清、水畅、路通、景美”的河道整治目标,推动全县水利事业高质量发展。

全面推行河湖长制,当好河道“保护伞”

2017年,闽清县全面推行河湖长制,以河湖“清四乱”工作作为推动河湖长制“有名”向“有实”转变的第一抓手。累计清理河道垃圾约1485吨,创新建设完成全省首个智慧河湖长制信息管理系统,2017-2019连续三年闽清县河湖长制考核位列全市第一。十八大以来,闽清县按照“水利工程补短板、水利行业强监管”的水利改革发展总基调,采取线上线下巡查联动的方式,让河湖乱象无所遁形。

强化防汛能力建设,筑好防汛“安全坝”

闽清县于2017年在全省范围内率先完成防汛高清视频会商系统建设并延伸到各乡镇,提高闽清县点对点指挥的保障性。2018年在闽清县实现对闽清县小型以上水库和各乡镇集镇区域河道全覆盖的实时监控,特别是闽清县城区河道,实现了全河道无死角监控,为精确防汛指挥、合理部署防汛工作提供了充分、直观的信息支撑。同时,首创并总结推广“7+3+2”防汛工作机制,得到省防指高度肯定,保障了全县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全面提升农村饮水安全 有力改善群众生活水平

十年间,闽清县实施葫芦门水库工程建设,形成以闽江水源、葫芦门水库为主的“双水源”和坂东水厂、塔山水厂为主的“双水厂”供水保障体系,提升群众饮水质量。全面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项目建设,目前一期建设已基本完成,二期工程预计2023年6月底完成建设。项目建成后供水覆盖人口达27万人,供水覆盖率达81.4%,自来水普及率达98.4%。

持续开展水土流失治理 确保经济和生态协同发展

十八大以来,闽清县统筹自然资源、林业、农业等部门资金,累计投入约1.22亿元,实施省级水土流失重点县、重点乡镇治理项目,治理完成水土流失面积约21.5万亩,全县水土流失率由2011年的14.59%下降至2021年底10.66%,连续多年在福州市水利局水土流失治理成效考核中名列前茅。

下阶段,闽清县水利事业将统筹开展水灾害、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水管理等各项工作。通过系统治理,助力“机制活、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的新闽清建设,全面提升闽清县水利行业高质量发展水平。

闽清县住建局党组书记、局长刘子文介绍了县住建局十八大以来城乡建设成就。党的十八大以来,闽清县住建局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部署安排,大力实施“三大三强”发展战略,优化城乡布局、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形象,打造宜居宜业、共建共享的山水之城。

提升城市面貌

十年来,闽清县城区路网结构日益完善,旧城面貌逐步提升,全力实施城区夜景灯光、灯饰工程建设,城区夜景灯光从无到有,新建了4个公园及30多块街头小绿地,完成省级园林县城创建的同时为市民休闲健身提供了更多去处,目前县城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4.04平方米,城市绿化水平持续提升。

提升人居环境

十年来,闽清县全力打好污水、垃圾、公厕“三大战役”,完成了渗滤液处理设施升级改造、环卫基地和垃圾焚烧发电厂等工程,实施城乡污水处理设施市场化运营,不断提升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水平。推进崇尚集约建房”示范建设,建立完善农房建筑风貌和质量安全管控工作机制;建成示范房,带动村民按照风貌管控要求建设农房,打造名副其实的有福之州最美“后花园”,并获得2021年省级考评第一名。精心组织实施美丽乡村建设,2014—2020年,闽清县新建美丽乡村256个,累计完成投资7.84亿元,实现了美丽乡村建设全覆盖,促进农民增收,实现“百姓富”和“生态美”的有机统一。

落实民生保障

十年来,闽清县城乡供水保障水平不断提升,城乡供气保障水平不断提升,城乡住房保障水平不断提升。

凭借良好基础,闽清成为福州市唯一入围2019年福建省城乡供水一体化试点县,打破了城乡供水二元结构、实现了城乡供水同质同服务。十年来,铺设燃气管道铺设101公里,居民燃气管道用户数由2012年687户增加到目前的 2.1万户,天然气发展规划不断完善,实施天然气下乡工程,加大推广天然气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利用。持续推进住房保障工作,先后投入资金30亿元,不断扩大公租房保障覆盖面和保障水平,大力实施农村危房改造,着力补齐贫困人口住房安全短板。

壮大县域经济

“十二五”初,闽清在全省八个“建筑之乡”中敬陪末座,建筑业产值、税收以及施工企业资质、数量等指标全面居于下游,2012年以来,闽清县加大建筑业政策扶持力度,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制定出台了《闽清县促进建筑业又快又好发展若干意见》、《闽清县促进建筑业发展五条措施》、《关于闽清县“强建筑”工作方案及政策措施》等文件,建筑业产值、税收以及数量等各项指标不断提升:建筑业产值由2012年的82.45亿元增加到2021年的1002亿元,产值突破千亿,总量稳居全省县级第一、八个建筑之乡第一;建筑业税收由2012年0.898亿元增长到2021年6.75亿元;建筑企业总数从2012年46家增长到目前的400家,其中国家一级以上资质企业4家增长到31家,2018年九鼎集团成功晋升国家特级资质。下一步闽清县将加快培育一批资产规模大、经济效益好、管理水平高、核心竞争力强的大型综合性建筑企业集团,引领闽清县建筑业企业组团发展,促进县域经济不断壮大。

精细化城市管理

十年来,闽清县从城市管理的热点、难点问题入手,扎实推进城市管理科学发展,完善城市网格化机制;深入实施流动摊贩定点疏导规范管理工作,根据实际情况,将闽清县城区划分成32个网格,每个网格由网格员、网格长、监督员组成的“三级共治”管理模式;2020年闽清县实施城市管理执法辅助事务服务外包工作,实现了城市管理精细化、规范化、社会化;2021年将解放大街列为“门前三包”示范街,建立“门前三包”信息化管理系统,实现管理和执法的全过程记录、数据的自动汇总和共享,借助科技手段有效提高了闽清县城市管理的效率和水平。

下阶段,闽清县住建局将全面落实县委县政府工作部署,持续做好‘城乡融合’这篇大文章。

闽清县政协副主席、县交通运输局局长潘鑫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闽清县交通运输事业发展成就。党的十八大以来,闽清县始终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体系,紧扣县委“三大一强”“三大三强”“融入都市圈,建设山水城”等一系列战略决策,深入落实交通服务乡村振兴和“四好农村路”建设,扎实开展“十二五”和“十三五”交通规划道路、“四好农村路”建设和城乡客运公交一体化改革等工作,积极推进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优化,在县域交通运输事业上取得长足进步。

凿山开路,因水兴航,构建山城交通大格局

依照闽清县“大城关”和“融入都市圈,建设山水城”发展战略,围绕“一纵一横两铁三高四辐射”交通发展目标,东拓南进、沿溪向江,全方位推动城乡路网体系转型提升。先后落地建成了福银高速梅溪互通、高铁北站、京台高速(闽清段)、梅溪新城至省璜大通道、新旧城区快速第二通道等一系列重点交通建设项目,总计完成了54.45亿元重点交通项目投资,建成通车22.26公里的国省干线和157公里的农村公路,实施12座危桥改造,全县通车总里程达1535.5公里,总体上实现了县域交通半小时通勤圈的构建。

水运方面,随着2021年10月28日水口电站坝下水利枢纽工程顺利进入试通航阶段,闽清县迎来了闽江千年“黄金水道”复兴的契机,立即着手闽清港区规划建设,谋划县域内货运作业区、游船码头、停泊区等航运设施的建设布局,并创新采用“全过程咨询”的方式先行启动了马坪作业区和梅雄游船码头前期报批工作,目前已进入项目核准阶段。

护路通车,协调发展 城乡一体助力乡村振兴

闽清县围绕“美丽乡村路,出行有车坐”和“解决民生难,通车进万村”的工作方针,组建路长制,成立路长办,全面落实农村公路修复改善提升和安全隐患整治工作。先后实施了446公里安全生命防护工程,252公里安全隐患整治工程,改善提升农村公路438公里,完成2.5万平方米水泥路面修复和45座桥梁修复等一系列农村公路灾毁重建项目。

同时,闽清县还着力推进城乡客运体系改革升级工作。投资2300多万元,按照“人车有序过渡、业务不断不停,安全全程在线,服务优化提升”的目标,有序推进城乡客运公交一体化改革工作,完成64部农村客运车辆和线路牌成建制变更工作,保障所有农村客运从业人员和管理人员转轨至公交公司工作,实现了公交公司的体制改革,解决群众出行不便、镇区交通堵塞等群众反映急切的顽固旧症,尤其是新增坂东镇等人口大镇直达福州北站和福州西站的客运班车线路,开通城关至省璜佳垄村、雄江安岭、桔林伴岭,塔庄林洞等高山边远地区的常态化班车,增加上莲、三溪、下祝等乡镇2至8个班次的客运运力,极大改善闽清县群众出行条件。

平安管控,综合治理 提增效能助力和谐稳定

闽清县持续推进交通综合治理,严格落实“三配两推”。一是有序落实高速沿线景观配套。完成裸房及平改坡整治127处,绿化整治1000平方米,大大提升了高速沿线景观风貌。二是持续完善科技治超配套。完成316国道白石坑不停车检测及电子抓拍系统基础设施建设工作,用数据筑起了安全国道运营屏障。三是全面规范行政审批配套。制定并推行《全面推行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实施办法》,完成7000余件全流程网办事项受理审批,在交通服务的提效促效方面取得质的飞跃。四是积极推进内河船舶污染整治。认真贯彻落实河湖长制工作,积极开展水域环境综合治理工作,累计收集生活垃圾38多立方米,油污水8立方米,为保护绿水青山提供保障。五是深入推进安全生产管理工作。治理纠正违规违章行为845起,制止擅自利用公路用地埋设管线案件3起,处罚金127万余元,有效地维护了交通秩序和基础设施。

接下来,闽清县将立足县域交通发展实际,着眼近中远期规划,抓紧抓实抓好城际公交、科技治超、港区建设等各项工作任务,不断拓展交通发展潜力,为“融入都市圈,建设山水城”创造更好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