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昌明建材有限公司,一名员工展示用建筑垃圾烧制的标砖(左)和砖坯(右)(1月9日摄)。新华网肖和勇 摄 绿色产业 “近零排放”的循环经济 渣土泥浆经过晾晒烘干、炉渣混配、破碎搅拌、切坯编组、干燥焙烧,大概8天之后成为环保烧结砖。在福州高新区南屿镇窗厦村,福建昌明建材有限公司的环保制砖生产线高速运转,一期项目年可收纳50万吨渣土淤泥,年产约12000万块环保标砖。 “这些年,福州地铁建设和建筑地下设施开发产生的大量的淤泥,还有大量的城市下水道淤泥和污水处理厂污泥……这些对我们来说,都是很好的原料。”福建昌明建材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少明说,通过自动化成套制砖设备,淤泥、污泥与工业废弃煤渣合理调配,生产出来的环保烧结砖在硬度、承重和重量等方面都优于传统烧结砖,生产过程还实现了低噪音、零烟气、无硫排放等绿色环保标准。 在焙烧阶段,窑炉温度控制在1000摄氏度左右,当标砖出炉时温度尚有约500摄氏度。这部分热能通过管道被导入砖坯干燥室利用起来。高温煅烧中,二氧化硫、化学氧化物等有害物质经过脱硫系统处理达到合格排放指标。根据目前的产能,该企业年节约制砖用土折合耕地约170亩,减少淤泥、污泥、炉渣占地约34亩,每年综合节约土地204亩。陈少明介绍,该公司近三年内将在福州建设另外2条生产线,最大可能消化福州地区的建筑垃圾、淤泥、污泥、地铁隧道弃土、炉渣等约120万吨。 从建设工地中来,又回到建设项目中去。这是福州市推动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的一个缩影。作为全国35个建筑垃圾治理试点城市之一,福州市从建筑工地、运输车辆、运输公司、监管平台、渣土受纳场等五方面制定了管理细则。“规范化管理是首要的,还要同步推进精细化统筹和资源化利用。”福州市城管委调研员江玉坤说,建筑垃圾源头减量处理是一项重要工作。建设工程施工产生的渣土,一部分可以用于市政园林绿化,一部分可以留置回填。 在福州市,定期征集重点项目出土需求的做法已成为常态。江玉坤介绍,每月15日前,福州市建委、水系建设指挥部、地铁公司等相关单位都要报送有关重点建设项目的下月出土总量、每天出土量等需求信息。每月25日前,福州市的县(市、区)要报送辖区下个月可受纳渣土资源点及受纳量等相关信息。如此一来,建筑垃圾从哪里来,到哪里去,均有城管部门统筹调配。 江玉坤介绍,福州市还对100多家准入运输单位的2500多部建筑垃圾运输车辆进行智能监管,做到车载卫星定位设备出厂内置、平台主控限速,在重载情况下非指定区域无法举升倾倒,偏离线路、超速等情况下会有报警提示等。此外,建筑垃圾运输车辆监管平台还可对福州市中心城区范围内相应车辆进行全时段全地域实时监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