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生改革“流动花朵”同享优质服务 让每一个孩子都能享受公平优质的教育,这是教育均衡发展的基本要求。为保障新增人口和大量涌入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就学机会均等,我市公立学校每年都扩容,并拿出1万多个学位,满足外来工子女的入学需求。 得益于这项工程,户籍在闽清的陈小君,实现了孩子在鼓楼区梅峰小学就学的愿望。 “原本还担心户籍不在城区,孩子要回原籍读书。”陈小君道出了很多进城务工人员的心声。没想到,事情的进展很顺利。“按要求提交材料后,就等着教育局摇号分配。”陈小君说。 陈小君把第一志愿选在了离家路程5分钟的梅峰小学,而这里,也是鼓楼区随迁人员子女占比最高的小学之一。崭新的校舍,先进的设备,强大的师资,这一切,让陈小君很满意。“解决了孩子的就学问题,我们家长也能更踏实工作。” 教育要均衡发展,还要解决城乡差异问题。我市在全省率先启动义务教育学校“小片区”改革试点,根据规定,凡在同一所学校工作满6年的教师原则上都要进行交流,在同一所学校任职满两届的校长列入应交流对象。“从台六小老师身上我学到了很多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宁化小学教师肖捷说。得益于师资力量均衡举措,部分台六小老师到宁化小学任教,宁化小学成了一所新崛起的优质校,片内生源年年爆满。 针对农村学校教师结构性缺编、年龄偏老等问题,我市重点引导优秀校长、骨干教师向农村校、薄弱校交流,逐渐带动提高农村师资的整体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