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我们准备好了!

首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我们准备好了!

来源:福州新闻网 | 作者:柯竞 朱榕 | 时间:2018-04-21

首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我们准备好了!

  海峡国际会展中心周边装扮一新喜迎盛会。福州日报记者俞松 摄

记者 柯竞 朱榕 通讯员 陈宏威 陈晶晶

会展岛周边花团锦簇,展馆内外焕然一新,智能会务系统正紧张地进行最后的调试……首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将于22日在福州开幕,各级各部门已准备就绪,满怀期待,用最好的姿态迎接各界来宾共赴这场“数字盛宴”。

成果展览会21日开展

首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和数字中国建设成果展览会,都将在福州海峡国际会展中心举行。目前场馆改造提升工作已基本完成,21日下午,数字中国建设成果展览会开展,293个参展单位携最新数字经济成果亮相。

数字中国建设成果展览集中在5、6、7、8号馆,分别为数字社会体验馆、数字经济馆、电子政务馆、数字福建馆,总面积4.2万平方米。

走进8号馆数字福建馆,“数字化”“智能化”“信息产业”“卫星应用产业”等专区特别显眼,这里集中展示福建在电子政务和数字经济等方面的建设成就。7号馆电子政务馆则集中展示全国各地的电子政务应用成果。值得一提的是,在数字经济馆和数字社会体验馆内,阿里巴巴集团的一系列基于人工智能、物联网、无感支付等技术的前沿产品,以及京东的物流配送无人机、百度的无人驾驶汽车等都将与大家见面。

为了进一步提升场馆服务保障能力,场馆已新增用电容量1484千瓦,入馆有线网络宽带由千兆提升至万兆,并由单一网络提升为互联网、政务网及各种专网并存,安防监控、夜景照明提升改造等也已全部完成。

城市“颜值”悄然升级

随着峰会脚步的临近,不少市民发现,福州城市面貌焕然一新,“颜值”全方位升级。

海峡国际会展中心周边道路、跨江大桥等多处城市主干道旁彩旗招展,“预祝首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成功举办”等字样格外显眼,全城都沉浸在喜迎盛会的浓厚氛围中。

玫红色的千米牵牛花带,姹紫嫣红的鲁冰花,色彩鲜艳的迎宾花柱……海峡国际会展中心以全新面貌,热情迎接四方宾客。作为峰会主会场,这里的绿化花化景观提升工程自3月初就开始了。据市园林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会展岛绿化面积约7万平方米,绿化花化景观提升工程共计投入30万盆花,新种1100多株大树。

峰会前夕,围绕城市品质提升,福州市制定并实施了“五线两点”综合治理方案及峰会花化氛围布置方案,涉及市建委、市城管委、市园林局等6个市直部门和鼓楼区、台江区、仓山区等8个区、县政府,形成具体项目1500多个。

硬件升级,软件也要跟上。市民的文明素质是城市形象的重要一面,峰会前,超过300场文明素质提升主题活动在全市展开,移风易俗“五进”、“文明交通我先行”、“垃圾不落地”、窗口行业文明优质服务等活动如火如荼地开展,文明新风吹遍大街小巷。

为助力此次峰会,市委文明办牵头组织“弘扬时代新风迎接数字中国建设峰会”志愿服务专项行动,全市各级各类志愿者积极参与到城区交通治堵、水系综合治理、绿化福州等城市建设管理专项志愿服务中,以实际行动为峰会添彩。

会务保障准备就绪

据组委会介绍,峰会会务保障工作组共设保障协调、接待保障、食宿保障、交通保障、医疗卫生保障、酒店对接协调、参观保障7个小组。经过此前的专项演练和全要素演练,目前各项会务保障工作已准备就绪,恭候峰会嘉宾的到来。

重要嘉宾接待方面,工作组对接了厦门航空、海南航空、福州航空,重要嘉宾抵离期间,在调配客机、设置航班等方面提供便利;在机场、火车站为嘉宾提供贵宾厅礼遇,协调机场设立贵宾专用安检通道。

为更好保障宾客和观众出行,市道管处将调配90辆出租车保障海峡国际会展中心周边出行。参会人员入驻酒店周边,也各安排出租车在停靠点保障,做到每家酒店随时确保有3辆出租车在停靠点等候。乘客可通过“e福州”APP进行扫码,选择支付宝、微信或银联等方式支付。市道管处还在各个保障点都安排企业调度人员和驻点运管人员,负责现场及时调度车辆。

值得一提的是,为做好嘉宾食宿保障工作,会务保障工作组赴乌镇学习考察世界互联网大会经验做法,参照世界互联网大会嘉宾用餐标准,制定嘉宾用餐食谱、清真餐食谱。

提高接待服务水平方面,会务保障工作组对接待酒店进行了人员服务培训、客房网络升级改造,并创新使用“人脸识别”的方式简化嘉宾入住流程。会议期间,为嘉宾提供各接待酒店往返海峡国际会展中心的定点班车及会时循环摆渡班车,为工作人员提供东部办公区、海峡国际会展中心及工作人员住宿酒店的摆渡公交车,为各高校志愿者提供学校至各工作地点的定点大巴,为闽江夜话活动专门安排中巴和大巴接送,为分论坛嘉宾提供转场车辆服务。

医疗保障方面,在主场馆、涉会酒店等重要场所,设置12个医疗站(哨)点,配置6个医疗队共60多名医护人员、8部救护车。制定峰会医疗卫生保障工作总方案及现场医疗保障、卫生应急等子方案,并对有关场所开展病媒生物监测和公共卫生安全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