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韵斋主”林德冠:“潜修德艺”默无声 “为民而诗”俯躬耕

来源:福州新闻网 | 作者:王礼林 | 时间:2018-03-17

【人物名片】

林德冠,汉族,笔名林蔚、枫林月,1942年10月6日出生,籍贯长乐区航城镇泮野村,中共党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书斋名“荷韵斋”。现为福建省作家协会主席团成员,福建省美术家协会主席团顾问,福建省文联顾问,福建省文史研究馆馆员,福建省诚信书画艺术院院长。

福州新闻网记者 王礼林

“荷韵斋主”林德冠:“潜修德艺”默无声 “为民而诗”俯躬耕

  林德冠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周敦颐《爱莲说》

莲花又名荷花,林德冠非常喜欢荷花,也非常喜欢这首诗。他爱莲不但“说”,有机会就宣传荷花的高贵品质,还写下“平生不改爱高洁,只放清香不作声”等诸多诗句赞美荷花。这还不够,他甚至把自己的书斋取名“荷韵斋”,画荷“言志”。

春节前夕,记者与林德冠在其“荷韵斋”首遇。他边说话边倒茶,说话声音低沉、柔和,书生气浓重,就像其画笔下的“荷花”,温文尔雅,话不多,不紧不慢。

“荷韵斋主”林德冠:“潜修德艺”默无声 “为民而诗”俯躬耕

  林德冠的几本著作

在德艺修养上,他是低调的。他“固守”自己“荷韵斋”的一亩三分地,看书、写诗、作画,不抽烟、不喝酒。

但当需要“为时代发声”“为人民写诗”时,他又勇当先锋、摇旗呐喊。这些年,作为业余作者,他出版了《荷韵心声》《心泉》等许多反映百姓现实生活、歌颂美好时代的诗集。他还爱画画,遇到情趣一致的友人时就画荷相送,并希望在修德守艺的道路上,能有更多人像荷花一样优雅高洁、默默奉献。

不仅如此,2008年,福建诚信书画院成立后,他扛起院长担子至今,用一场场活动,为闽都文化发展做贡献。

“荷韵斋主”林德冠:“潜修德艺”默无声 “为民而诗”俯躬耕

  最喜画荷 欣赏荷花的高洁、低调

最近他很忙。元旦前夕,作为省文史研究馆馆员的他,参与送“文化”下乡到古田,足足站了五个小时作画,为荷花作画;春节前夕,作为福建诚信书画院院长的他,又和同仁到闽清为群众写春联。只为让书画艺术走入寻常百姓家。

当问到,年事已高,如此做值不值得时?他笑道,“艺术本就源于生活。只要大家喜欢我的画,我都很高兴,因为这是对我最高的赞美。”

林德冠爱画荷。“平生不改爱高洁,只放清香不作声”是他所写咏荷诗句,也是他内心人格追求的镜像。

“荷韵斋主”林德冠:“潜修德艺”默无声 “为民而诗”俯躬耕

  林德冠画作

有首诗就不得不提:“我肃然凝视着您/我虔诚赞美着您/呵,荷花,不因您/亭亭玉立的俏丽/也不惊诧您/淡淡清芬四溢/仿佛是明净玉石雕琢/仿佛是清纯水晶铸成/向着蓝天/您舒张有边有棱的花辫/向着碧水/您展示一尘不染的倩影/尽管时有风烟/向您袭来/尽管脚下/有淤泥不绝浸染/但您昂首于壮阔的世界/向人们昭示生命的璀灿/我的信念环绕着您的花瓣/固执而坚韧地延伸/要用您光明而奔放的热情/镀成我心中的亮色/要把您生命的洁白/溶入我的魂灵……”

这首名为《荷韵》的诗,因喜爱,两次入选林德冠的诗集。

谈起何以如此钟情荷花,他说:“你看,荷花高洁,即使身处淤泥始终不忘芬芳;荷花低调,不管有没被发现,都默默绽放;荷花有奉献精神,荷叶、莲子皆可食用,算粉身碎骨;荷花积极向上,只有阳光出来才开花,真正‘映日荷花别样红’。”

“荷韵斋主”林德冠:“潜修德艺”默无声 “为民而诗”俯躬耕

  林德冠画作

因喜荷,林德冠把追求“德艺双馨”作为毕生追求。因工作需要,当看到在市场经济下,有的文化人为金钱违反道德、摧眉折腰时,不免叹息。他更是专门写文章阐述自己的追求。

在名为《德艺双馨:建设高素质文艺队伍的根本》一文中,他写道:“只有先锻造自身的灵魂,才能真正做到真善美的奉献。我们广大文艺工作者,只有进一步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同心同德,团结奋进,崇德尚艺,‘德’‘艺’相彰,才能用更多优秀作品来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和价值。”

“荷韵斋主”林德冠:“潜修德艺”默无声 “为民而诗”俯躬耕

  立志“为时代发声,为人民写诗”

许多人认识林德冠,往往只是一名文化官员,但其实,他也是“诗人”,爱写诗的他,因从不张扬而鲜为大众熟知。

虽已退休,但写诗这个从初中开始就坚持的爱好林德冠从未放弃。他说,以前即使公务再繁忙,每天也坚持写诗,“写诗已经成为我生命的一部分。”

林德冠写诗,突出特点是,以时代为背景,常常交织着政治热情和生活的激情,歌颂党,歌颂祖国,歌颂人民。用他的话讲是“为时代发声,为人民写诗”。

“荷韵斋主”林德冠:“潜修德艺”默无声 “为民而诗”俯躬耕

  林德冠画作

读林德冠的诗,你会发现,他的时代融入感很强,十分贴近群众。正因此,读他的诗常有共鸣。其友人评价林德冠的诗:“从理想的光到浸透先烈热血的雨花石;从对革命先辈深情的缅怀,到今天社会主义新人形象的描绘;从‘两山’前沿的大地情思到农村生活的乐章;从反映科学技术的神奇的冲击波到山村希望的闪光;从乡镇企业、商业的欢唱的彩色到青山苍苍,绿水泱泱……他以革命的激情,讴歌壮丽的社会主义时代,讴歌正在从事四化建设伟业创造的人民,讴歌伟大光荣的党。”

林德冠笔下,不论是战斗英雄、烈士,还是小学教师、营业员、妇女、农民,都是可敬、可爱、可歌的主人公。

“荷韵斋主”林德冠:“潜修德艺”默无声 “为民而诗”俯躬耕

  林德冠画作

在一首为一位为山村孩子而献出年轻生命的女教师而写的、名为《大山,埋着一位头围红纱巾的姑娘》诗里,他写道:“你不愿向现代生活索取声光色彩/你从北京来到这峰高石头冷的山村/你无声无息像一场滋润山地的春雨/于是,爬满青藤的木格窗响起你讲课的声音……你恨不得将满头秀发拧成一根钢绳/拉走山村濡湿的叹息和乡亲们的惆怅……”

在一首名为《开拓者》的诗里,他更是用通俗的语言,为每位劳动者喝彩,让人看到了他内心喷薄的激情。他写道:“你从千里之外跋涉而来/又昂扬向前走去/在令人望而却步的空白地带/踩下无畏而又坚定的脚印……大厦、长街、车潮、虹霞/随着你的脚印出现/注释着你生命进行曲的符号/崇高啊,为壮丽事业生活,奋斗的人/蜿蜒的长城为你伸展腰肢/澎湃的黄河收录你的心曲/你走着,希望的风不断在背后吹拂……”

“荷韵斋主”林德冠:“潜修德艺”默无声 “为民而诗”俯躬耕

  不忘“农民儿子”本色

“我的本色是农民的儿子。”谈起诗风成因,他如此解释。

1942年,林德冠出生在长乐泮野村一个贫困农民家庭,父亲给富农家打长工。母亲不识字,母亲才20岁父亲便已过世。彼时祖母还在,母亲一人扛起所有家庭重担。他童年印象里的母亲,砍柴、种地,什么都做,一年到头都没休息。

他在一首名为《目光》的诗里这样跟母亲对话:“……母亲啊,您的目光又映亮我的眼睛/冷冽的冬夜/忍对四周的昏暗/我就着如豆的灯光苦读/母亲,身后燃烧着您不眠的目光……母亲,您的目光是我胸中唯一的温暖/严冬过后,春日灿烂/母亲,您的目光闪射着希望/伴着我走出山村跨山越水/注视我攻读在人民大学的殿堂……”

“荷韵斋主”林德冠:“潜修德艺”默无声 “为民而诗”俯躬耕

  林德冠画作

“这种勤劳,对我的影响很深刻。”林德冠说,母亲有个细节让他终生难忘,“解放初期,家里刚分到土地,母亲特意买来红纸,将土地证小心翼翼包裹,叮嘱我永世不能忘记党的恩情。”

坚强不息的农民、伟大的母亲,无形中为林德冠生命注入了两股力量,一股叫善良、乐观,一股叫坚韧、自强。

为改变命运,林德冠努力读书。他很小就表现出文学天赋,小学作文常名列前茅。到了初一,他遇到人生中另一位有重要影响的恩师——语文老师毛起珠。彼时,老师出题“我最喜爱的东西是什么”,林德冠答案是“读书”,并写了篇《吴运铎<把一切献给党>读后感》。

“荷韵斋主”林德冠:“潜修德艺”默无声 “为民而诗”俯躬耕

  林德冠在书房写字。

老师当众表扬:“文章很好,你要好好努力,争取成为作家。”简短一句话,让林德冠备受鼓舞。他发奋读书,在初二便在《长乐报》发表人生第一首诗——《你屹立在世界的东方》,并成为全校唯一的特约通讯员。

到了厦门大学,他遇到了人生中又一位恩师——许怀中,文学素养显著提升。他回忆,许老师彼时教自己写杂文,非常认真。有个细节他还记得,“许老把自己见报文章剪下来做成剪报,让自己一一对照着学习。”

《晴窗霞帷》《荷韵心声》……林德冠从初二开始写诗,始终不忘“作家梦”的初心,用3本文集、5本诗集给了自己一个交待。“人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时,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这是林德冠最欣赏的保尔·柯察金的名言。

他说:“我觉得,老了保养身体是必要的,但不要过头,人要活到老学到老。我就想多画画、多写诗文。只要身体许可,就要继续为人民创作更多更好的作品。”

“荷韵斋主”林德冠:“潜修德艺”默无声 “为民而诗”俯躬耕

  林德冠画作

【各方评说】

许怀中(原福建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在《贴近时代和现实的诗篇——<心泉>序》一文中写道:

“文学史上,那些引起轰动效应、具有生命力的作品,往往是现实性强烈之作。如果不把贴近现实视作追随生活表面现象、尾随眼前的现实或天天发生着的眼花缭乱的生活泡沫而缺乏流传价值和艺术魅力和深度的话,那么,紧扣现实,让文学和人民的命运、时代的脉搏保持着密切的联系,这不能不是作家社会责任感的表现,不能不是作家真正的时代使命。我从这一点上,肯定德冠的创作政治热情和时代使命感。”

郭风(原福建省文联副主席、省作协主席),在《厚重的诗风——序林德冠的诗》一文中写道:

“林德冠同志的诗,以繁复和耽于沉思见长。我想这是他的诗风最初给我的一个印象。由于繁复和诗行间充满沉思,似乎因此之故,他的诗又为我带来一种厚重的感觉。”“作为诗人,德冠同志的心灵十分贴近我们这个时代,他对于时代脉搏跳动有一种敏感,他对于新的历史时期中普遍人民生活中间勃发出来的信息,倾注了极大的关注,有一种特殊的敏感。”

“荷韵斋主”林德冠:“潜修德艺”默无声 “为民而诗”俯躬耕

  林德冠画作

许步书(文艺评论家、曾任《海峡姐妹》杂志社副总编),在《心灵画笔的激情——如是我说林德冠先生的诗画》一文中写道:

“作为诗人,林德冠能努力将自己个人主观情感、意识,投入于社会的、时代的宏大事物上,并激发诗歌创作灵感和激情,树立起了自己作为“时代歌手”的诗歌风格。首先,应当特别提到诗人的可贵之处,是对今天时代现实的热情关注,对人民生活的纵情赞美。尤其是对新时代的热爱,对中国梦的祈望和追求。”

陈志泽(原泉州市文联副主席、泉州市作协主席),在《翠绿色的诗——读林德冠的<清源山的沉思>》一文中写道:

对于乡土的热切的爱,以及丰富而深沉的感受,历来是生于斯、长于斯的这块土地的儿子所由衷歌吟的。然而,也有这样的现象,由于作者敏锐的艺术触觉,当他进入某个并不熟悉的境地,他的思索,他的情感,能立即在他所特别喜爱的诗情画意中找到许许多多的“对应点”,于是,他的诗和歌竟能喷溅一般地纵情流淌。林德冠同志写《清源山的沉思》就属于这后一种情况。

“荷韵斋主”林德冠:“潜修德艺”默无声 “为民而诗”俯躬耕

  林德冠画作

【代表作品】

出有诗集《大地情思》《心泉》《多彩的乐章》《林德冠诗歌自选集》《荷韵心声》《晴窗霞帷》等,及言论集《星萤集》《枫林片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