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1月23日,福建省首届青年书法家作品展开幕,陈奋武致辞。 难忘父亲两副对联的教诲,构建中国文人的精神家园 身居福建省书法家协会主席一职,陈奋武一边策划、动员、组织全省的书法活动,一边在书法的研究和创作上笔耕不辍,将绘画的造型导入书法,由此走出一条独特的书写之路。而提到他的学书经历,他坦言,父亲的两副对联带来的教诲,对他影响至深。 1941年11月,陈奋武出生在素有“闽江口明珠”之雅称的琅岐岛,这里依山伴海,风光秀丽,人文荟萃。陈奋武的父亲名叫陈起炳,是当地一位颇有名望的教书先生,博学多才。从陈奋武会讲话的时候起,父亲就开始教他识读门联上的诗句,日积月累,学艺精进。 见龙有喜 逢年过节,父亲都要书写新楹联,但其中有两副对联的内容从不更换,一副是“布衣得暖皆为福,草舍安居即是春”;另一副是“欲无后悔须修己,各有前因莫羡人”,以此作为教诲陈奋武为人的准则。 可惜的是,父亲英年早逝,家庭的重担就落到母亲瘦弱的肩膀上。“母亲没念什么书,就靠着绣花、针线等女红,养活一家人。”陈奋武说,父亲临终前交代母亲,再困难都要让孩子读书,母亲记住了,拉扯着孩子,千方百计供他读书成才。 毛泽东《沁园春 雪》 在学校念书,条件也十分艰苦。当时学生用的工具品牌也少,只有一种叫“四料车头水”的笔;墨有“金不换”“五百斤油”等品种,都是墨条,没有墨汁;砚台是用橡皮做成的,最大的好处是摔不破,但磨出来的墨很粗糙,不好用。即便如此,对写字感兴趣的陈奋武,还是在“描红”的课上频频得到老师夸赞。 离开课堂,陈奋武就地取材,经常用瓦片、竹竿在沙地上涂涂画画,勤勤恳恳地练出了一手好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