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60后深入非洲原始部落 定格即将消失的人文

来源:福州晚报 | 作者: | 时间:2017-09-15

福州60后深入非洲原始部落 定格即将消失的人文

  陈欣欣近照。记者 张旭阳 摄

陈欣欣背着两台沉重的相机,迎着寒冷的晨风,站在非洲安博塞利大草原时,是2012年7月13日。

此时,万里之外的中国正是炎炎夏日。而他的远方是云雾缭绕的乞力马扎罗山雪线,眼前是衣着鲜艳,肤色与干旱、贫瘠的大地浑然一体的马赛女人,还有不时从眼前穿越的非洲象群。46岁的陈欣欣突然怀疑自己在做梦。

梦,正是从这一天开始。

他的梦想是当一位有思想情怀的人文摄影大家,去最远、最难、最有挑战的地方。

从2012年起,这位来自福州的60后,开始周游世界,用5年时间行摄30个国家,足迹遍布五大洲,有时深入原始部落,有时在丛林探险,还勇闯“地球三极”——南极、北极、珠峰,只为了把即将消失的人文凝固在他的镜头里。

一年三分之一时间

在追寻人文

一晃5年过去了。陈欣欣活得依然“欣欣向荣”。

1966年出生的他,看上去比实际年龄小了许多。昨天,我们见到陈欣欣时,他身着黑色T恤,顶着阳光淡淡地笑着。一如多年前的低调、谦逊。

陈欣欣曾经是记者的同事。2000年下海经商,随后就在同事的视线中消失了。从记者到商人再到国际有影响的人文摄影师,这些年他的晋级之路是怎么走的?

走进陈欣欣设在福州五四北路的工作室,迎面看到的是排在玄关处的40多块奖牌,没加任何保护,如此随意。“这样的奖牌有上百个,没具体数过。”他满不在乎。

这些都是各类国际摄影大赛的奖牌。然而,陈欣欣最在乎的是他获得的美国摄影学会(PSA)影艺硕学会士名衔。这一名衔,目前中国内地只有两个人取得。

工作室墙面上,还有许多奖牌、绶带。可比奖牌更吸引眼球的是,满屋子大幅小幅的摄影作品:巴勒斯坦圣诞弥撒夜、巴西贫民窟一角、非洲纳库鲁火烈鸟、复活节岛巨石像、曼妙的挪威北极光……不同地域、各色人文景观、各种生猛野兽,让人不由跟随照片周游起世界,欲罢不能。

墙面上的这些照片只是一小部分,陈欣欣的电脑里还有2000多张人文摄影照片。从2012年起,5年的时间,他的足迹遍布全球30个国家。

一年365天,他平均出国五六趟,每趟就是半个月到一个月的时间,一年三分之一的时间,他都在追寻风土人情的路上。

“没有永远的风景,只有永恒的画面。”陈欣欣喟叹世界上许多渐渐消失的人文和人文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