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闻网7月23日讯(福州日报记者 蒋雅琛黄凌)榕城连日持续高温,工业农业生产如何应对“烤验”?昨日记者走访发现,我市部分工厂和农庄,利用高科技降温消暑,确保生产作业正常进行。 2000平方米车间里 恒温恒湿 下午3时许,记者来到福建宇邦纺织科技有限公司。宇邦纺织科技公司正在打造全球最大的化纤类高端面料生产及研发基地,达产后年产值预计约40亿元。 该公司公共事务部经理吴小烽带领记者探访经编车间。“哔”……吴小烽刷卡后,卷帘门缓缓开启,清凉扑面而来。 “为了让工人在舒适的环境中工作,我们在车间安装了中央空调。”吴小烽告诉记者,以往的纺织车间多是安装柜式空调或电扇来降温,但这些方式一来无法精确控制温度,导致温差过大,二来容易对高端布匹的质量造成影响。 这时,户外近40摄氏度高温,而这个2000多平方米的大型车间内,仅26摄氏度,且恒温恒湿!在这里,40台织布机高速运作,十多名工人正在有条不紊地上纱、穿纱、检查织布品质。 蔬菜大棚内 喷灌通风智能化 高温天气对于传统农业的种植者来说是件头痛的事情,因为必须经常人工给作物浇水。但在长乐市猴屿的飞思农庄,却是一番智能化的种植场景。 “你看,2号大棚的温度警戒报警,只要轻点鼠标,就能开启大棚的通风功能,使温度降低到作物的适应值。”昨日中午,飞思农庄负责人陈丽告诉记者,2号大棚内种植的是西红柿,大棚内装有温度感应器及土壤水肥测量仪等仪器。控制室电脑上安装有西红柿种植程序模型,通过物联网系统,设定最有利于西红柿生长的环境。一旦某个数据超出设定值,电脑上就会进行报警,工作人员只要点击鼠标就能进行喷灌、通风等相应操作。 飞思农庄占地700亩,目前种植的作物面积达300亩,仅需要10多个工作人员进行作物管理。农庄10个单栋大棚已经初步实现棚内温湿度、光照度、二氧化碳浓度、土壤环境信息的物联网传感器信息采集;10个大棚已完成实时视频监控;园区已建立小气象站,实现7要素小气候信息采集。 市农业局科教处负责人张垒告诉记者,我市已建成13个像飞思农庄一样的市级农业物联网示范点,今年还将新增3家省级、10家市级示范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