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列平接受福州新闻网专访。(视频截图)
福州新闻网6月11日讯(福州日报记者 林晗杨莹)美国沃伦·阿尔珀特基金会官网6月7日宣布,将2017年沃伦·阿尔珀特奖授予美国耶鲁大学癌症中心免疫学部主任陈列平教授等5位在肿瘤免疫领域进行开创性工作的研究者。陈列平教授成为继遗传学家简悦威、药学家屠呦呦之后,第3位获得该奖的华人科学家。
陈列平是地地道道的福州人,1982年毕业于福建医科大学。昨日,他获奖的喜讯传到母校,福建医科大学沸腾了。“太激动了!大家奔走相告,这是中国的骄傲、福州的骄傲、福建医科大学的骄傲。”福建医科大学免疫治疗研究所常务副所长许云禄说。
屡获大奖
沃伦·阿尔珀特奖由美国慈善家及企业家沃伦·阿尔珀特于1987年创立,每年颁发一次,用于奖励那些在人类疾病预防、治疗以及帮助人们深刻认识疾病等领域作出杰出贡献的科学家。该奖项的获得者中有7人同时也是诺贝尔奖获得者。
陈列平因在肿瘤免疫领域的开创性工作获此殊荣。1999年至2002年,陈列平发现了具有抑制肿瘤免疫反应功能的PD-1/PD-L1通路,并且独自建立了以PD-1/PD-L1通路为靶向的癌症免疫疗法。2006年,他发起并协助组织了全球首个用抗体阻断PD-1/PD-L1通路的癌症治疗临床试验,同时开发出以PD-L1染色作为生物标记物检测癌症的诊断方法。
陈列平的研究成果对于癌症治疗具有革命性的意义,PD-1/PD-L1通路及其阻断方法的发现直接促成了广谱抗癌抗体药物PD-1抗体和PD-L1抗体的成功研制,并被证实对多种人类实体瘤和血液肿瘤有效。
在获得沃伦·阿尔珀特奖之前,陈列平已摘得多项大奖:2014年,获得肿瘤免疫学界顶级大奖——国际免疫学威廉·科利奖;2015年,获得美国华裔血液及肿瘤专家学会终生成就奖;2016年,获得美国免疫学会斯坦曼奖、中国旅美科技协会卓越创新领袖奖;2017年,获得中国生物物理学会贝时璋奖。
引领创新
2013年,作为国家“千人计划”和福建省“百人计划”创新人才,陈列平被引进到他的母校——福建医科大学,着手组建福建医科大学免疫治疗研究所,并亲自担任所长。
“陈老师是一个纯粹的科学家,他对科学研究非常认真负责。”福建医科大学免疫治疗研究所黄纲雄教授告诉记者,陈列平教授是PD-1研究领域的奠基者,在他之前,由于对免疫治疗的认识不足,这项研究最早是不被认可的。在这种情况下,研究可能遇到很多挑战,如果不能持之以恒,是没有办法完成的。正是被陈列平教授的执着精神所打动,黄纲雄放弃了在美国顶级研究中心的工作,跟随陈列平回国,加入福建医科大学免疫治疗研究所。
黄纲雄说,陈列平教授除了为研究所带来强大的科研能力,还将最先进的科研理念,带到福建医科大学。“陈老师注重科学研究的同时,也非常注重将研究成果进行转化,而这种理念,是之前国内研究者比较欠缺的。”他透露,目前,研究所研发的细胞治疗抗体药物已经和制药公司进行对接,有望改变国内肿瘤免疫治疗抗体类药物长期依靠进口的现状。
医者使命
曾有人问陈列平,成功的秘诀是什么?陈列平回答,首先必须明确自己的目标与方向,而不是盲从时下所流行的。
这句回答,也是他科研之路的真实写照。在他看来,医者要有使命感,将理论发现转化成有用的药物,才能真正达到治愈患者的目的。
1997年,陈列平开始研究抗体药物时,只是基于一种设想,但是慢慢地,他认定了这个方向,一门心思投入这项研究,几乎把所有时间都献给了工作。他始终告诫自己,不要随波逐流,虽然研究过程有可能不被认可,但自己必须明白,你是要解决大问题的。
这种对科学研究坚持不懈的精神,深深影响并鼓舞着陈列平身边的同事、学生。
福建医科大学博士生余伟伟,是陈列平教授的学生。她说:“每当研究遇到瓶颈,就会想到陈老师的教诲,只要坚持不懈,一定会有好结果。”
在她的印象里,陈列平教授既有科学家的严谨,又有普通人的幽默。“虽然老师现在很忙,但是一有时间,还是会回国,给我们上课讲解。平时老师会通过邮件、视频等,给我们解答研究过程中的疑惑,对我们的研究提出建议。”
“他出身医学世家,他的母亲也是福建医科大学的教授。”许云禄眼中的陈列平教授,为人亲和,随性率真,热爱运动,还曾经是福建医科大学篮球队队长。“他常常跟我们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唯有强健的身体才能支持我们从事自己所热爱的事业。”许云禄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