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欧冶池周边整治意向效果图。
福州新闻网3月29日讯(福州日报记者 孙漫)《福州市冶山历史文化风貌区保护规划》《福州市林浦历史文化名村保护规划》《福州市螺洲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及《福州市阳岐历史文化名村保护规划》已形成规划草案并对外公示,公示时间持续至4月26日。
市民可在市城乡规划局网站(http://ghj.fuzhou.gov.cn)及市规划展示馆查看规划主要内容,也可通过信函(福州市群众东路97号市城乡规划局城市规划研究中心,邮政编码350004,联系电话83324185)和电子邮件方式(fzghyjzx@163.com)对规划提出意见与建议。
冶山历史文化风貌区
突出“福州原点、城市之根”
春秋时期,著名冶炼家欧冶子就选中冶山的池畔铸造名剑,留下了“欧冶池”胜地,福州第一座王都“冶城”也在这里拔地而起,冶山成为福州建城2200多年的文明标志。
展示“闽都之根”核心
根据保护规划,冶山历史文化风貌区保护面积26.62公顷,其中,核心保护范围面积8.6公顷,较名城保护规划增加2.03公顷。
“这次规划定位,就是要全面展示冶山地区‘闽都之根’的核心。”市规划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保护规划将把闽都历史文化与现代城市功能、社区文化相结合,集中展示城池演变、城隍文化、科举文化、名人文化及山水风貌为特征的城市特色风貌地区。
构建四区、六点、多廊
按照规划草案,冶山历史文化风貌区的保护要素包括人工环境和物质形态要素、非物质文化遗产及优秀传统文化要素两部分,将通过从文保建筑、历史建筑、古树名木到街区整体空间格局、外围景观风貌的“点”“线”“面”有机结合,形成整体保护模式,构建“四区、六点、多廊”的整体保护框架。
四区:欧冶池—泉山核心展示区、城隍庙风貌区、中山路民国风貌区、文笔书院科举文化展示区。
六点:欧冶池、中山堂、泉山仁寿堂、林则徐出生地、泉山摩崖题刻、冶山古迹石刻六处文物保护单位。
多廊:重点整治拆除欧冶池和泉山间的建筑,打通欧冶池与泉山间的景观廊道。远期将结合冶山地下文物埋藏区的发掘、八一七路中轴线的改造及中山路的改造,进一步打通欧冶池与八一七路、中山路之间的景观廊道、中山堂及文笔书院旧址廊道,形成八一七路—冶城地下遗存—欧冶池—中山路—泉山—文笔书院的整条景观廊道。
一心三点、一带双轴
“一心”即冶城公园,突出“福州原点、城市之根”的历史底蕴与文化内涵;
“三点”即依托城隍庙、文笔书院及中山纪念堂、林则徐出生地规划塑造的城隍祖庙、科举圣地、名人故里三个文化空间,突出“城址城隍文化”“科举贡院书院文化与闽台交流”“名人文化”特色;
“一带” 即北部串联福州原点(冶城公园)、科举圣地(中山纪念堂—文笔书院)两个最重要文化空间的核心文化聚合带;
“双轴”即西部城址演替主题轴(串联冶城公园、城隍庙),东部民国风情主题轴(串联中山纪念堂、林则徐出生地)。
林浦村 突出南宋遗风和尚书文化特色
林浦历史文化名村规划范围以申报范围内的濂江、狮山、福濂、绍岐4个行政村为基准,结合道路、山水自然边界划定,面积290.42公顷,将定位为南宋遗风和尚书文化特色鲜明的,居住、文化、商业、旅游、休闲等多元功能复合的千年历史文化名村,融入周边区域传统与现代有机融合的重要人文节点。
此次核心保护范围包括:北至浦下河南岸、绍岐老街沿线,东至绍岐泰山宫、黄氏宗祠、御道碑、更楼、后街林宅、太保亭一线,南至林桥头,西至林浦溪东岸,面积约20.72公顷。
结合林浦村村内景观及历史遗存,将形成 “一带两轴一环、一心四组团”的空间结构。“一带”为浦下河滨水风情带;“两轴”为林浦古街传统商业轴、规划主路特色商业轴;“一环”为林浦河及滨水绿带、三环辅路防护绿带构成的绿环;“一心”为依托泰山宫、濂江书院、南宋文化展示馆及游客服务中心的主入口综合中心;“四组团”则包括3个以居住功能为主导的组团、1个以商业等旅游服务配套功能为主导的组团。
螺洲镇 福州南片区文化旅游集散地
定位为福州南片区的文化旅游集散地,是集活态居住、遗存展示、文化体验、休闲旅游为一体的古镇街区。规划范围涉及整个螺洲镇域,总面积4.94平方公里;重点规划区域为规划划定的历史镇区范围,规划面积66.09公顷。
保护区分为核心保护区、二级核心保护区及建设控制地带。根据螺洲现存各类历史文化遗产的密集度和风貌完整性,规划核心保护范围划定两片:一片西至天后宫西墙,南到乌龙江堤路边,东至福建武警总院西侧,北至螺洲镇政府和规划环岛路;另一片北至吴厝老龄委员会,东至省机电学校,南至螺洲中心小学,西至省生化物探重力队,面积11.17公顷。
按照规划,螺洲镇将形成 “两带、三村、多点”的空间结构。“两带”一是保护螺洲镇沿乌龙江的临江面,保护乌龙江自然生态格局,形成乌龙江自然生态滨水带;二是保护螺洲街串联店前村、吴厝村和洲尾村的时代发展带。“三村”指店前村、吴厝村和洲尾村各自形成的独立核心区。“多点”则是依托乌龙江沿岸重点空间节点,各级文保单位、文物古迹及古树名木形成的多点保护格局。
阳岐村 彰显严复人文文化
阳岐历史文化风貌区以名村申报范围内的上岐、下岐、照屿、六凤4个村为基准,面积286.6公顷,规划以严复故里为核心,体现阳岐村“三水九山缀五村”的风貌特征,彰显严复人文文化和山水特征、延续村庄生产生活为核心的历史文化名村。
阳岐村的核心保护范围东至颜氏故居及玉屏山庄以东,南至规划木排江北岸、水闸、南侧村路一线,西至阳岐小学西侧村路,北到午桥北侧居民区,面积12.8公顷。在规划范围层面,将保护山、田、江环抱的“三带绕一核” 的历史文化特色空间骨架,突出自然山水与村庄格局的天人合一。其中“一核” 指上岐、下岐传统建筑风貌集中地区的名村核心保护范围;“三带”分别指滨江历史风貌带、阳岐河文化景观带、木排江自然景观带。外围突出阳岐山—鳌头山—伯仲山山体背景保护、堤外及堤内自然生态空间。
在保护范围层面,将突出“十字串三心”的核心保护结构。“十字”指阳岐河及两岸,以及直街和两侧街铺;“三心”分别指严复故居周边地区、玉屏山庄原范围、尚书祖庙及周边地区。
四处历史文化名镇名村、风貌区保护规划草案征民意
冶山螺洲林浦阳岐 未来古意更盎然
福州新闻网3月29日讯(福州晚报记者 张秀冰) 3月27日至4月26日,入选福建省第三批省级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的螺洲、林浦、阳岐及冶山历史文化风貌区的保护规划草案,在福州市城乡规划局官网公布,并征求公众意见。
公示期间,单位和个人可通过信函、电子邮件等方式提出意见与建议,电子邮箱为fzghyjzx@163.com。

螺洲文化名镇堤内观景平台效果图。
冶山:全面展示“闽都之根”突出三大特色
规划定位:将打造成以全面展示“闽都之根”为核心,使闽都历史文化与现代城市功能、社区文化相结合,集中展示城池演变、城隍文化、科举文化、名人文化及山水风貌为特征的城市特色风貌地区,重点保护人工环境和物质形态要素、非物质文化遗产及优秀传统文化要素两部分。
规划范围:西至鼓屏路,东至观风亭路,南至湖东路,北至冶山路,面积26.62公顷。
核心保护范围:西至鼓屏路,东至林则徐出生地以西,北至冶山路,南至城隍街,面积8.6公顷,较名城保护规划增加2.03公顷。
建设控制地带:西至鼓屏路,东至中山小学以西,北至冶山路,南至城隍街,面积4.61公顷。
整体保护框架:“四区”:欧冶池—泉山核心展示区、城隍庙风貌区、中山路民国风貌区、文笔书院科举文化展示区。
“六点”:欧冶池、中山堂、泉山仁寿堂、林则徐出生地、泉山摩崖题刻、冶山古迹石刻六处文物保护单位。
多条景观廊道:近期重点整治拆除欧冶池和泉山之间的建筑,打通欧冶池与泉山之间的景观廊道。远期结合冶山地下文物埋藏区的发掘、八一七路中轴线的改造以及中山路的改造,进一步打通欧冶池与八一七路、中山路之间的景观廊道,中山堂及文笔书院旧址廊道,形成八一七路—冶城地下遗存—欧冶池—中山路—泉山—文笔书院的景观廊道。
规划空间结构:“一心”:冶城公园,是福州的原点,突出“福州原点、城市之根”的历史底蕴与文化内涵。
“三点”:依托城隍庙、文笔书院及中山纪念堂、林则徐出生地规划塑造的城隍祖庙、科举圣地、名人故里三个文化空间,突出“城址城隍文化”“科举贡院书院文化与闽台交流”“名人文化”特色。
“一带”:北部串联福州原点(冶城公园)、科举圣地(中山纪念堂—文笔书院)两个最重要文化空间的核心文化聚合带。
“双轴”:西部城址演替主题轴 (串联冶城公园、城隍庙)、东部民国风情主题轴(串联中山纪念堂、林则徐出生地)。

林浦村泰山宫节点效果图。
螺洲:打造福州南片区文化旅游集散地
规划定位:福州南片区的文化旅游集散地,集活态居住、遗存展示、文化体验、休闲旅游为一体的古镇街区。
规划范围:整个螺洲镇域,总面积4.94平方公里。重点规划区域为规划划定的历史镇区范围,规划面积66.09公顷。
核心保护范围:划定两片,一片西至天后宫西墙,南到乌龙江堤路边,东至福建武警总院西侧,北至螺洲镇政府和规划环岛路,另一片北至吴厝老龄委员会,东至省机电学校,南至螺洲中心小学,西至省生化物探重力队,面积11.17公顷。
规划空间结构:“两带”:一是保护螺洲镇沿乌龙江的临江面;保护乌龙江自然生态格局,形成乌龙江自然生态滨水带;二是保护螺洲街串联店前村、吴厝村和洲尾村的时代发展带。
“三村”:店前村、吴厝村和洲尾村各自形成的独立核心区。
“多点”:依托乌龙江沿岸重点空间节点,以及各级文保单位、文物古迹及古树名木形成的多点的保护格局。

阳岐村尚书祖庙前广场透视图。
阳岐:以严复故里为核心 体现“三水九山缀五村”
规划定位:以严复故里为核心,体现阳岐村“三水九山缀五村”的风貌特征,以彰显严复人文文化和山水特征、延续村庄生产生活为核心的历史文化名村。
规划范围:以名村申报范围内的上岐、下岐、照屿、六凤四个村为基准,面积286.6公顷。突出“严复故里”的主题,结合现状传统风貌集中程度,在《福州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划定保护范围的基础上,将严复墓纳入本次保护规划的保护范围。
核心保护范围:东至颜氏故居及玉屏山庄以东,南至规划木排江北岸、水闸、南侧村路一线,西至阳岐小学西侧村路,北到午桥北侧居民区,面积12.8公顷。
规划空间结构:在规划范围层面,保护山、田、江环抱的“三带绕一核”的历史文化特色空间骨架,突出自然山水与村庄格局的天人合一。其中,“一核”指上岐、下岐传统建筑风貌集中地区的名村核心保护范围;“三带”分别指滨江历史风貌带、阳岐河文化景观带、木排江自然景观带。外围突出阳岐山—鳌头山—伯仲山山体的背景保护,以及堤外及堤内的自然生态空间。
在保护范围层面,突出“十字串三心”的核心保护结构。其中,“十字”指阳岐河及其两岸,以及直街及两侧街铺;“三心”分别指严复故居周边地区、玉屏山庄原范围,以及尚书祖庙及周边地区。
林浦:以南宋遗风与尚书文化为特色
规划定位:打造以南宋遗风和尚书文化为特色,居住、文化、商业、旅游、休闲等多元功能复合,富有生机与活力的千年历史文化名村,融入周边区域的传统与现代有机融合、相得益彰的重要人文节点。
规划范围:以名村申报范围内的濂江、狮山、福濂、绍岐4个行政村为基准,结合规划道路、山水自然边界划定,面积290.42公顷。
核心保护范围:北至浦下河南岸、绍岐老街沿线,东至绍岐泰山宫、黄氏宗祠、御道碑、更楼、后街林宅、太保亭一线,南至林桥头,西至林浦溪东岸,面积约20.72公顷。
规划空间结构:“一带”:浦下河滨水风情带。“两轴”:林浦古街传统商业轴、规划主路特色商业轴。“一环”:林浦河及其滨水绿带、三环辅路防护绿带构成的绿环。
“一心”:依托泰山宫、濂江书院、南宋文化展示馆及游客服务中心的主入口综合中心。“四组团”:三个以居住功能为主导的组团、一个以商业等旅游服务配套功能为主导的组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