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孔锤在南门兜站作业。 采用国内新工艺 “为了确保盾构机如期穿越乌龙江,面对福州特殊的地质结构,项目部采用了国内首创的工艺。”中交海峡相关负责人介绍,厚庭至桔园洲区间风井位于乌龙江左岸,基坑最大开挖深度41.6米,受砂卵石地层及乌龙江潮水影响,无法采用常规的“基坑封底加坑内降水”的工艺施工。经权威专家多次研讨,决定采用国内首创的“水上水下两级开挖工法”,先用传统工艺将基坑开挖至23.2米,然后坑内注水,水下开挖至41.6米,再进行水下混凝土浇筑,形成15米厚的“底板”,最后将坑内水抽干,采用顺作法施工结构主体,既保证了基坑开挖安全,又能确保盾构机如期穿越。 针对西洋站南段主体结构施工,施工方采取平行作业,现场模板、钢管、木方等周转材料一次性投入,执行项目领导带班制,确保现场施工进度。 为缩短工期,部分标段将1个车站进行分区、分段,同步施工。如:董屿站地基加固、冠梁及土方开挖均由两端往中间施工,增加工作面;金屿站设置三个开挖面,保证施工作业面的连续性,24小时不间断出土;紫阳站、上洋站设置多个开挖面,东、西基坑同时施工。 引入德国新设备 百日攻坚行动开展以来,不少经过南门兜站的市民发现,有个“擎天柱”立在工地内,它就是中交海峡项目部专门引进的德国新设备潜孔锤。 项目部经理说,由于南门兜站地连墙入岩较深、岩石强度较高,且有孤石,如果使用传统的钻孔工具无法正常完成工期任务,项目部专门引进了具有成孔周期短、钻进效率高、钻孔垂直度好、施工占地少、污染少等特点的潜孔锤,“使用潜孔锤后,地连墙引孔速度大大提高,与传统冲击钻引孔工艺对比,成槽总体功效提高1倍。” 在下院车辆段,一套全自动钢筋笼滚焊机不断在焊接钢筋。技术人员告诉记者,一般工地很少使用这套设备,因下院车辆段工地需要的钢筋量非常大,这套设备可以边滚动边焊接钢筋,效率大大提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