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兔倌生涯 历经酸甜苦辣 说起回乡养兔的初衷,黄位耕说是他爱自由、好拼搏的性格使然。2010年,黄位耕30岁,也是他大学毕业的第9年,此前他先后做过机电维修厂的技术员以及家具加工厂的管理人员,虽然有着不错的薪资待遇,但是给别人做事的失落感总是折磨着他,不顾父母的反对,他毅然辞职回乡当起兔倌。 创业并不如想象的一帆风顺,黄位耕进入养殖业的这几年,正值家禽业持续遭到禽流感袭击。他的养殖场出产的黄兔,以专卖店直销和农贸市场代卖两种销售方式为主,一旦禽类卖不动,往往也会跟着陷入低迷。黄位耕说,2014年江西市场上黄兔生产过剩,为打开福州市场,江西商户以1公斤18元的价钱售卖,这让当地养殖户难以招架,“我计算过,26元一公斤勉强收回成本,低于这个价格就会亏。” 不认输的黄位耕走遍罗源周边的兔类养殖户,大家结成联盟,成立了一个QQ群,就生产养殖、销路价格等进行及时交流。他和农贸市场的肉类商户合作,保证优先卖自己的产品。另外,他还联系了省农科院的专家提供技术指导,保证了兔类的高成活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