磺伏(左)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伤口消毒剂。
福州新闻网8月12日讯 近日,由于一条两年前发布的微博,广州一名医生称自己被云南白药集团的代表和云南警方“邀去聊天”。此事经媒体报道后,引发广泛关注(据新华社7月23日报道)。上周,一份号称从国外翻译过来的关于创面处理的科普“秘笈”在网上热传,专家提醒,该“秘笈”有不少错误之处,不能直接照搬。福建省食药监局也提醒公众,炎热季节遇皮肤擦伤,应根据擦伤面积大小、伤口的深浅程度进行相应的处理。
遭“跨省约谈”
据新华社报道,由于一条两年前发布的微博,广州一名医生称自己被云南白药集团的代表和云南警方“邀去聊天”。事情是这样的,2012年8月27日,名为“昡鐡重劍”的微博网友发帖称:“今天又一个因家长无知造成的病例:皮肤擦伤后用红汞+云南白药粉,表皮坏死、真皮层纤维增生,毁容基本确定……”该网友是广州某医院皮肤科医生刘欣,微博还配有一张女孩右脸太阳穴、鼻翼、耳根处有较深伤口并出现溃烂的图片。
今年7月中旬,该网友发帖称:“云南白药集团的代表和云南警方邀我去广东省公安厅那边聊聊天……调查已结束,历时约4小时,警方程序合法,我亦履行了公民的配合义务”。
此事在网络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公众也希望了解皮肤擦伤后正确的处理办法。
创面处理“秘笈”
网上热传
上周,一份号称从国外翻译过来的美国梅奥诊所关于创面处理的科普“秘笈”在网上热传。
“秘笈”提出“可以自行从伤口中取出异物”、“在伤口上使用抗生素霜剂或软膏”、“定期注射破伤风疫苗”等。有关专家提出,伤口取异物需要相应的专业技能,自行操作容易引发额外的伤害;在家中无法执行无菌操作的情况下,用任何霜剂去保持伤口湿润(即使含有抗生素)都是有害的;是否应该注射破伤风疫苗,也应由医生决定。
医生:
伤口填充物五花八门
近日,皮肤科医生“昡鐡重劍”再次在网上发文——《一个皮肤科医生的中肯建议:皮肤伤口,远离粉剂》。
文中称,他见过五花八门的伤口填充物:白药粉、爽身粉、先锋霉素胶囊里的药粉、阿莫西林片碾碎的药粉、磺胺结晶粉、树皮、锅巴、烟丝、烟灰……而由于这些填充物导致感染、溃疡、脓肿、皮炎的患者不在少数。“这些固体颗粒物会加剧发炎。粉剂外用于伤口,会给伤口带来难以预知的污染,给医生增加清创难度。”
对于“昡鐡重劍”的说法,许多医生表示支持。
皮肤擦伤
根据面积、深浅来处理
省食药监局提醒公众,夏天天气炎热,人们衣着单薄,皮肤擦伤是常有的事。若遇到皮肤擦伤,要根据擦伤面积大小、伤口深浅程度来处理。
如果是很浅的表皮伤口,可以先用干净的自来水或矿泉水清洗伤口,再擦些碘伏(有杀菌消毒的作用)。对伤口周围的皮肤消毒要由内往外,即由伤口开始,逐渐向周围扩大消毒区。碘伏可以一天涂抹三四次。为了避免色素沉着,影响美观,应该少晒太阳。如果是大面积、深层的擦伤,应该立即前往医院处理。
红药水是2%的汞溴红水溶液,可以消毒杀菌。不过,红药水穿透性弱,杀菌、抑菌作用有限,如果对汞过敏者使用,会引起接触性皮炎。再加上汞离子有轻微的毒性,不能用于消毒较大面积的伤口,否则容易导致汞中毒。红药水若与碘酒同用,还会产生碘化汞而腐蚀皮肤。
紫药水含有“甲紫”,只有抑菌效果,没有杀菌功能,临床基本上弃用。
碘伏是由碘与聚醇醚复合而成,具有广谱杀菌作用,可直接涂于伤口。目前它是可以替代酒精、红汞、碘酒、紫药水等的消毒剂。
(福州晚报记者 黄成锟 文/摄) |